轩辕霸道 作品

第208章 《青山问道:在沉默的永恒里照见心魂》(第2页)

曾见过一位深耕乡村教育的老教师,案头摆着半罐磨秃的毛笔,墙上挂着学生手绘的贺卡。他从不提“奉献”二字,却把四十年光阴泡在三尺讲台,让无数孩子从他的故事里,懂得了“坚韧”的模样。这让我想起青山的肌理:那些被风雨刻下的沟壑,不是伤痕,而是岁月颁发的勋章;那些覆满青苔的岩壁,不是荒芜,而是时光沉淀的温柔。人生最动人的姿态,大抵如此——像山接纳每一粒尘埃那样接纳自己的平凡,像石承载每一次踩踏那样承载自己的使命,不炫耀光芒,却让光芒从言行的缝隙里自然流淌。“不矜不伐”的本质,是看透了“自我”的虚妄:真正的高贵,从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而是俯下身去,让自己成为他人脚下的一块铺路石。

三、世代绵延:在短暂里锚定永恒

站在山巅俯瞰,会看见层层叠叠的岩层里,藏着亿万年的时光标本——贝壳化石嵌在石缝里,诉说着沧海桑田;古树根系盘结在岩间,丈量着生死轮回。青山的“绵延”,从来不是个体的永生,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传承:它把风雨酿成土壤,把崩塌酿成新生,让每一次“消逝”都成为“延续”的伏笔。

这让我想起人类文明的脉络:那些被世代传颂的智慧,从来不是某个天才的孤光,而是无数人如青山般“稳而不矜”的积淀——孔子周游列国时未必想到思想会润泽千年,苏轼贬谪黄州时未必料到文字会照见万古,就像山巅的一棵树,未必知道自己的落叶会滋养山下的麦田,却在年复一年的生长里,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人生的“绵延”亦如此: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个体的绚烂,而把目光投向“传承”的维度——或许是将父辈的坚韧藏进自己的骨血,或许是把习得的善意播撒进他人的生命,或许是让某一个瞬间的真诚,成为照亮后来者的星火——此刻,短暂的个体便接通了永恒的时间之河。就像青山用岩层记录岁月,我们用言行书写精神的年轮,让“世代绵延”不再是空洞的词汇,而成为每一个当下的郑重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