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一点半 作品

第36章 科研之路,达者为先!(第3页)

3组负责用L基因载体对4只小白鼠做基因改造实验,全程观察记录。

在生物实验中,这些都是“苦力活”,平时基本上都是这些教授手下的研究生来做,他们只需要发号施令。

但是此时此刻,这些教授干劲十足,抢着要干这些“苦力活”。

“太完美了!L基因载体的结构太完美了,简直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完全看不出是人工制造的。”

大约五分钟后,一位四十多岁的教授用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亲眼看到L基因载体后,忍不住发出惊呼声。他叫李致远,别看他只有四十多岁,身份却不简单,拥有长江学者的称号,普通大学想聘请他当教授,他想都不想就会拒绝。

而他也不是尬吹,因为L基因载体是陆云用“绝对掌控身体”的能力从原子层面制造的,整个过程浑然天成,没有一丝后天雕琢的痕迹。

“给我看看,李致远,给我看看。”

听到李致远的话,一位老院士连忙凑了过去。

李致远一听这声音,就连忙把位置让了出来,因为对方是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周青山。

“李致远没说谎,L基因载体的结构真的很完美,三个不同的模块完美衔接在了一起,真不知道陆云是怎么做到的。”

周院士一边啧啧称叹,一边用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基因载体的基因序列,越看越能体会到陆云的技术有多强大,同时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在基因技术这个领域,自已已经被陆云这个后浪给超过了。

听到周院士的话,附近的其他人急得就像是有只小猫在心里抓呀抓,他们也想看一眼啊。

然而周院士霸占着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完全没有挪屁股的想法。

“周院士,你都看了两分钟了,让我们也看一下啊。”

“老周,你最多只能再看一分钟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其他人纷纷催促。

“五分钟,我再看五分钟!”

周院士也知道大家都很想看,可他真的太想多看一会儿了。

“两分钟,最多给你两分钟,到时候你还不把显微镜让出来,我以后跟你下象棋的时候,就不给你让子了。”

一位老院士忍不住发出“威胁”。

看到这一幕,站在一旁没有说话的江海瞪大了眼睛。

虽然同样是大学教授,可他其实只是小卡拉米,身上没有任何头衔,而眼前的这些教授,最次也有一个“长江学者”头衔,在学术界也属于大佬了。

而此刻,眼前的这些学术大佬竟然为了能早一点用显微镜观察陆云研究出的L基因载体,互相“争抢”起来了,还放“狠话”。

如果被这些大佬们的学生看见,恐怕要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