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宋理宗的小算盘(第2页)

如今襄阳告急,面对强大的蒙古铁骑,宰相郑清之再次提出花钱买和平的建议。

理宗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不就是每年给蒙古点岁币吗,那都不算事。只要不打仗怎样都行,就算让自己向蒙古称臣,也是可以考虑的。

等议和之后就和蒙古通商,每年给出去的岁币甚至能成倍赚回来,到时候还是大宋赚到了,不亏!

理宗刚想批准郑清之的花钱议和的建议,就见班部丛中又站出一人来。

只听那人道:“陛下万万不可!”

说话之人乃是枢密使乔行简。

(注:宋朝枢密使相当于现代的国防bz,主管军国大事,地位仅次于宰相。)

“乔爱卿有何见地?”

宋理宗见说话之人是乔行简,不由得暗道不妙,不为别的,只因现今朝廷党争严峻。

大臣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宰相郑清之的派系,另一派就是枢密使乔行简的派系。

双方勾心斗角,互相倾轧。郑清之身为宰相,总找机会打压乔行简。

乔行简亦是暗中谋划,意图取代郑清之成为宰相。

二人明争暗斗不断,在朝堂上遇到事情总是和对方唱反调。甚至不顾国家利益也要提出反对意见,就是为了把对方扳倒。

党争祸国就是这样来的。

“陛下,郑相所言,臣不敢苟同,去年臣等力劝陛下不要进兵中原,陛下本已不欲进兵,是郑相屡进谗言,迷惑圣听,这才酿成大祸。”

“如今金国灭亡,北方藩屏已失,入洛之举又得罪了蒙古,蒙古凶残,灭国无数,伐宋已为定数,议和绝无可能。”

“襄阳城坚池深,又有数万兵卒驻守,蒙古劳师袭远,粮草难济,必不能持久。陛下只需多派兵卒驻守襄阳,让士卒坚壁清野,死守城中。襄阳乃兵家必争之地,蒙军久攻不下,待其粮草耗尽,不战自退,根本无需议和。”

枢密使乔行简果断提出不同意见,其实他内心深处也想议和,但是比起议和,更重要的是扳倒郑清之。

乔行简太了解宋理宗了,以宋理宗软弱昏庸的性子,无论自己说什么,他最后肯定都会选择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