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1章 初闻归乡叹
顺治十六年的暮春,京城的槐花落了满地,像一层薄雪覆在吏部衙门前的青石板上。 我攥着那道墨迹未干的牒文,指尖被宣纸上的朱砂印烫得发疼。
这牒文上“洛城县知县”几个字歪歪扭扭,倒像是用断了尖的笔写就,透着一股敷衍的凉薄。
吏部侍郎递牒文时,指甲在案头轻叩着《品级考成簿》,那册子边角卷着,露出“谪官任职,需选三年无考之地”的夹签,声音里带着笑:“魏大人,洛城虽偏,却合了"烟瘴小县,历练清苦"的例,三年任满,或有转机。”
我盯着那朱砂印,想起三年前在扬州同知任上,因整顿盐政触怒权贵,被御史参劾“苛待盐商,败坏吏治”。
彼时吏部大堂上,尚书大人将我的官印摔在地上,印面磕在金砖缝里,崩掉的朱砂屑混着尘土
——后来我才知道,那封弹劾奏折的末尾,附了盐运使司的“浮引勘合”(注:明清盐商额外领盐的凭证),每道勘合都盖着户部的关防,而我查封的私盐,恰是按这些“合法”勘合流出的。
老槐树的枝桠在头顶交错,筛下的光斑晃得人眼花。
恍惚间,祖父苍老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那时我尚是垂髫孩童,跟着他在江南老宅的书斋里读陶潜。
他总爱抚着我后颈的碎发,说我眉骨高、眼尾挑,像极了古画上的陶公。
可如今想来,祖父怕是看错了——陶公是弃官归田,而我却是被官帽砸得头破血流,才不得不去往那地图上都难寻的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