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匠心
·
从东暖阁出来,毕懋康与毕懋良兄弟二人,只觉得胸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豪情。天子亲迎,虚心问策,委以重任,更拨付百万巨款,全力支持火器改良!这等知遇之恩,这等破格信重,让他们这些多年来潜心钻研“奇技淫巧”、却常被主流士林所轻视的匠学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价值!
走在返回临时寓所的路上,他们看着周围似乎也变得顺眼了许多。街道似乎更整洁了些,巡逻的士兵似乎更精神了些,就连路边小贩的叫卖声,似乎都充满了生气。他们感受到,这位年轻的、行事酷烈却又求贤若渴的皇帝,似乎真的在用一种全新的、务实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个积弊沉疴的帝国。他们心中的那份为国效力、将毕生所学付诸实践的热忱,被彻底点燃了!
----------
与此同时,刚刚挂牌成立不久的“工仗局”衙署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新任协办督造宋应星,正带着一群从各地征召来的能工巧匠、以及从太医院和钦天监借调来的精通算学、物理(格致学)的学者们,对着各种图纸和模型,激烈地讨论着。
这位着有《天工开物》的实用主义大师,不仅对皇帝交代的火器改良之事极为上心,更是对京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并亲自绘制了详细的碎石路铺设方案,力主从改善京城交通入手,以利民生,以促商贸。他的务实和热情,也感染了工仗局的许多官员和匠人。
而毕家兄弟,在简单收拾了行装,并搬入了皇帝特意赏赐的、位于皇城根下的一处宽敞宅邸之后,便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他们婉拒了所有前来拜访道贺的官员(其中不乏想来打探消息或拉拢关系之人),将皇帝赏赐的银两大部分用于购置书籍、材料和招募助手,一头扎进了工仗局临时开辟出来的火器研发工坊,开始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仿制、改良那至关重要的“自生火铳”(燧发枪)。他们知道,时间紧迫,国事危艰,他们必须尽快拿出成果,才能不负圣恩!
----------
然而,崇祯皇帝不惜血本、将改良火器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的战略高度的决定,在京师的百姓和士林之中,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