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167章 锐意革新

东暖阁内,气氛肃穆。

直殿监掌印太监李春,恭敬地将两位身着儒衫、气质沉稳的中年文士,引入殿内。正是奉了崇祯皇帝旨意,刚刚被锦衣卫从京师寓所“请”来的火器及匠学大家——毕懋康与毕懋良兄弟二人。

临进殿前,李春极其隐晦地向二人递了个眼色,并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快速提醒道:“二位先生,陛下近日因江南士子非议朝政而心绪不佳,还请慎言,切莫……切莫提及复社、东林等字眼,以免触怒龙颜。”

毕家兄弟心中一凛,连忙点头表示明白。他们虽然久居民间,不甚了解朝堂纷争,但也知道当今陛下手段酷烈,性情难测,自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草民毕懋康(毕懋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兄弟二人按照礼制,恭敬地跪倒在地。

“二位先生快快请起!赐座!” 崇祯皇帝的声音显得颇为温和,甚至带着几分急切。他亲自走下御座,虚扶了二人一把,示意内侍搬来锦墩。这等礼遇,让毕家兄弟更是受宠若惊,也感受到了皇帝对他们的重视。

待二人落座,崇祯便开门见山,眼中闪烁着浓厚的兴趣:“朕近来翻阅兵部武库及工仗局(原兵仗局、军器司合并后的新机构)记录,对我朝火器装备,深感忧虑啊!尤其是军中大量装备的火绳枪,其装填之繁,激发之慢,风雨之碍,实乃临阵对敌之大患!朕听闻二位先生,乃当世不二出的火器大家,特召二位前来,便是想请教这改良火器、以及火器操演之法,可有良策?”

不等毕家兄弟回答,崇祯又抛出了一个更让他们惊讶的问题,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朕尝闻,西洋泰西之地,有巧匠制出一种无需火绳、以燧石取火之铳,名曰‘自生火铳’。此铳据说激发更为迅捷,且无惧风雨。若能将此利器,与我朝之三段击、甚至……五段击、七段击等齐射战术相结合,其威力……想必远非今日之火绳枪可比!不知二位先生,对此有何见解?”

听到皇帝竟然也知道“燧发枪”,甚至还提出了“五段击”、“七段击”的设想,毕家兄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这位年轻的天子,对火器的了解,似乎……远超他们的想象!

兄长毕懋康定了定神,率先开口,语气较为持重:“陛下圣明,所言极是。火绳枪自嘉靖年间传入我朝,经数代改良,配合戚少保(戚继光)所创之三段击战法,确已是我朝步军克敌制胜之利器。然其弊端亦如陛下所言,装填繁琐,易受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