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天外来客的“快递”
公元2025年,时序齿轮将人类文明碾入被硅基光芒浸透的纪元。网络不再是虚拟世界的代名词,它是毛细血管,是神经突触,是包裹蓝色星球的第二大气层。清晨的都市从全息广告的柔光中苏醒,上班族的意识在虚拟现实会议室与物理办公室间无缝切换,孩子们戴着轻量化神经接口眼镜,在增强现实课堂上触摸古文明的石柱。空气中漂浮着肉眼不可见的数据流,它们以赫兹为单位振动,以0与1的密码编织,将北方大都会的金融指数、东方枢城的樱花直播、南洋滨海的海浪声,压缩成量子态的信息洪流,在城市上空交织成璀璨的隐形网络。
这是寻常的夏日清晨,阳光透过记忆金属与光伏玻璃构成的摩天楼群,在地面切割出几何光斑。自动驾驶的磁悬浮车流无声滑过空中走廊,尾气排放口吐出经离子净化、带着青草香的气流。街角的全息报亭循环播放最新的太空基建新闻——月面环形山基地第三期工程即将竣工,而火星殖民地正招募首批永久居民。一切按部就班,如精密运转的钟表,科技红利像氧气般被市民自然呼吸。
无人注意到,在海拔三万英尺的平流层边缘,一道微弱异常扰动撕裂电离层帷幕。那不是天文观测台记录的陨石轨迹,也非军方雷达追踪的人造卫星碎片。十一个被暗能量场包裹的物体,以近乎零摩擦的姿态突破大气屏障,外形规整如工业制品,呈标准长方体,表面覆盖类似陶瓷却泛金属冷光的未知材质。
更诡异的是它们的轨迹。
它们并非漫无目的坠落,而是像被无形的手精准投递,带着细微到只有精密仪器能捕捉的破空声,呈扇形散向城市各个角落。
一枚坠入老城区爬满藤蔓的天井,不偏不倚落在生锈自行车的前篮里,篮底还躺着半片隔夜的麦面包;一枚悄无声息滑进中央公园长椅的缝隙,被新落的枫叶半掩,长椅残留着昨夜流浪者的体温;一枚穿透科技园区绿化带的自动喷淋系统,插在转基因观赏玫瑰的根部,水珠从棱角分明的边缘滚落,折射出彩虹般的诡异光晕;还有一枚,如命中注定般,掉在狂奔赶轨道交通的程序员脚边,黑色公文包上的星芒咖啡渍恰好溅到素白包装盒一角。
这些物体都被统一封装在质地奇特的白色快递盒中。盒子无任何物流标签,没有二维码、条形码,甚至找不到胶水粘合痕迹,仿佛一体成型。唯一标识是盒子正面用非地球已知文字书写的符号——两个歪扭却透着奇异韵律的字符,在阳光下泛极淡的、如深海荧光生物般的蓝绿色微光,译成地球语言,近似“有缘人”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