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

陶云涣不在陶府,陶千照能否出府这件事,自然便由陶伯做主。

王当被迫答应她后,陶千照便立时去找陶伯商量。

她嘴皮子使得溜,一番天花乱坠的说辞,再加上王当在陶千照挤眉弄眼的示意下,也说了几句附和劝说的话,陶伯已经有了几分动摇劲势。

等到午膳间隙后,陶伯看到陶千照前半日乖巧听学的模样,便彻底答应了下来。

答应之余,还好心给王当也找了一辆去书斋的马车。

陶千照自己坐了一辆,王当坐了一辆。

两辆马车并行一路,最后停在了儒昌书斋门前。

陶千照从马车里走下来,抬头便看到儒昌书斋的匾额。

但说实话,若不是她事先知道这家书斋的名字,空看这匾额,还真认不出来这上头写的究竟是什么字。

匾额上的字迹很是狂乱,风格不似寻常书斋那般温尔,乍看上去,尽给人些潦草凌人的感觉。

王当从一旁的马车下来后,便看到陶千照正仰头瞧着这匾额。

他对陶千照心有怨诽,如今已经顺了她的愿到了学堂,他心里头便多了几分在自己地盘上的底气。

既然来了儒昌书斋,还要入学堂,那他就是陶千照名正言顺的夫子了。

学堂里要做什么事情,自然是夫子说了算。

王当几步走到陶千照旁边,抬了抬手。

“陶姑娘,随我进去吧。”

陶千照侧头收回视线,看了王当一眼,点头应好。

她跟在王当身后,两人差了几步距离,这其中有王当不喜陶千照的原因外,也是陶千照有心为之。

说实话,她也不甚喜欢这位王夫子。

当日原身在书斋门前,本意是要拉温若嫣起来,他却径自凭着自己的判断,便讥刺言向原身。

没有任何问清真相的意思,话里话外都是指责质问之意。

再加上今日之事,这王夫子估摸着,是想把陶府的差事当个跳板,若能做便做,不能做,他还给自己留了书斋当退路。

陶千照无意识地摇了摇头,抬脚跟着王当走进书斋大门。

儒昌书斋的布局与其他书斋略有不同。

说是一家店,实则是一间大院子。

踏进这道门槛,里头是一方开阔的四方院子,正对面的,有些像是府宅里的正堂。

这间应当是放书的地方。

堂檐下同样挂了一个匾额,上书汇文阁。

目光再朝院中左右看去,分别是一间膳房和一间用作学堂的屋子。

挂的匾额,分别写作膳间和聚士堂。

只不过这三个匾额同外头的那个不同,用的板材瞧着崭新些,字迹也明显齐整许多。

陶千照此刻站在这里,还能听到右手侧的屋子里,传出来的学子读书的声音。

她心下慨叹,不自觉轻笑一声。

算起来,原身为了温若嫣对这间书斋心心念念许久,这还是第一次踏进它的正院。

听到这声不高不低的笑,在前面引路的王当转过身来。

他此刻底气足了许多,说话时下巴抬起的弧度都更大了些。

“陶姑娘,虽说你要入学堂,但我也不能贸然便将你带进去,还是得经过我们掌柜同意的,更何况里头的其他人,对你的印象估摸着也算不上好,此刻进去,也是平添他们的口舌。”

王当抬手指向对面汇文阁。

“掌柜今日去外头谈生意,不在书斋里,这间屋里,靠东的第一面书架上有《论义录》,你今日便自行将这卷书的第一章背下来,待掌柜明日回来,我与他说明后,再带你入学堂同旁人一起听学。”

陶千照不在乎这些,她如今已经顺利出府,到了这间儒昌书斋,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更何况,她总不可能日后真的每日都来这里听学。

她要做任务却被禁足,今日这王夫子来府,对她来讲还真是一场及时雨。

她便乖顺地应下。

王当鼻子里轻哼一声,甩甩袖口,转身去右手侧的聚士堂了。

在他走后,陶千照自己走进了那间汇文阁。

初踏进门槛,便能瞧见立着的三扇高大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