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山高水阔(第2页)
曾经饿殍枕藉、死气沉沉的旷野,如今被规划成一片片相对整齐的窝棚区。
虽然简陋,但炊烟袅袅,多了几分烟火气。
粥棚前排队的景象依旧,但队伍井然有序,领到粥的人不再狼吞虎咽,而是能捧着碗,找个地方慢慢喝。
孩童的嬉闹声明显多了起来,在窝棚间追逐奔跑。
远处“白龙渠”工地上,收工的人群扛着工具,拖着疲惫却踏实的步伐返回棚区。
更远处,几队领了路费和口粮的灾民,背着简单的包袱,在府兵小队的引导下,踏上了返乡的路途,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却充满了希望。
生机,顽强而蓬勃地在这片被苦难浸泡透的土地上复苏、蔓延。,2?0¢2!3!t*x·t,.+c/o?m¢
虽然依旧贫瘠,虽然前路坎坷,但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己势不可挡。
“这里的夕阳,比天启的如何?”
一个清越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宁川不用回头,便知是谁。一股暖流悄然注入心田。
他转过身,果然看到凌若雪不知何时己站在几步之外。
她依旧是一身素净的青衣,晚风拂动她的衣袂和发梢,身姿挺拔如松。
肩头的伤似乎己无碍,脸色也红润了些许,夕阳的金辉为她清丽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光。
“凌姑娘”
宁川微笑颔首:“这里的落日,染着血与火,也映着新生,分量自然不可相比。”
凌若雪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一同望向城下这幅浴火重生的画卷。
她沉默了片刻,轻声道:
“这些日子,我常在城外走动。粥棚的米香浓了,孩子
的笑声多了,返乡的人…眼里有光了”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真诚的钦佩:
“你…和那位殿下,做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得多;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是…真的在给这片土地续命”
宁川摇摇头,目光落在她被晚霞映照得格外柔和的眉眼上:
“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坚韧。我们做的,不过是拨开压在他们身上的巨石。真正破土而出的力量,来自他们自己”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
“也离不开…像姑娘这样的侠义之士,在黑暗处点燃的火种”
凌若雪心头微颤,对上宁川深邃而真诚的眼眸。
这几日,她虽刻意保持着距离,却总忍不住在人群外默默注视。
她看到他拄着拐杖巡视粥棚时,会蹲下身,耐心地听一个老农诉说田地被占的冤屈。
看到他面对因领不到足够口粮而哭闹的妇人时,眼中没有厌烦,只有沉痛的无奈和立即核查的严厉。
看到他深夜仍在灯下批阅文书,眉头紧锁的侧影…他身上没有她厌恶的官架子,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近乎自虐的责任感。
这份真实与担当,让她心中那点异样的情愫,如同被春风吹拂的野草,悄然滋长。
“我…”
凌若雪开口,声音比平时更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
“是来辞行的。”
该来的,终究要来。
宁川心头一紧,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
万般不舍涌上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看似平静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