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莫远 作品

第108章 山高水阔

兵变的尘埃落定,王彪及其核心死党被投入死牢,渝州的天空终于彻底放晴。!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然而,阳光下的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辛。

刺史府成了临时的中枢神经,日夜不停地运转。

萧景琰坐镇正堂,一道道命令如同血液,输送到渝州各处:

粥棚的数量增加到十二处,分布更均匀。

除了稠粥,工房主事吴庸组织人手用抄没犯官家产中的黄豆,磨制豆浆,每日清晨额外供应给老弱妇孺。

施药点增设了“幼童诊区”和“产妇看护”,陈御医带着弟子们日夜轮值,一张张药方如同救命符,从官仓的药柜里变成药汤,流入灾民腹中。

死亡的阴影,被一点点驱散。

府衙前的空地搭起了凉棚。

户房书吏们伏案疾书,墨迹未干的名册堆积如山。

灾民们排着长队,带着惶恐与期盼,报上姓名、籍贯、家中人口。

核实的过程异常繁琐,有人乡音浓重,有人记忆模糊,更有人为了多得一份口粮而虚报人口。

李诚焦头烂额,不得不抽调禁军中识字的士兵协助,甚至请动了几位本地乡老帮忙辨认。

混乱中,也夹杂着亲人重逢的悲喜哭嚎,离散的夫妻抱头痛哭,走失的孩子被寻回…人间的悲喜剧,在此刻的渝州,格外浓缩。

“白龙渠”疏浚工程率先动工。

五百名精壮灾民在工房吏员和禁军的组织下,挥舞着简陋的锄头、铁锹,清理着淤积多年的河道。

号子声在春日的微风中响起,带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但换取到手中沉甸甸的、足够全家果腹的口粮,让这些汉子们的腰杆挺首了许多。

西郊被洪水冲垮的石桥也在勘测,巨大的条石被从废墟中清理出来,准备重建。

宁川拄着拐杖,亲自巡视过几次工地,看着那些沾满泥泞却眼神明亮的劳作身影,心中稍慰。-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萧景琰的魄力在此刻展现。

他亲自圈定了第一批需要清丈、收归官府的田地——皆是刘坤、王彪等罪证确凿的犯官豪强所侵占的膏腴之地。

由张彪率羽林卫与禁军持令督办,地方里正配合,雷厉风行!丈量、钉桩、登记造册!

部分土地当场分给无地赤贫的灾民,发放盖有钦差行辕大印的地契!

捧着那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地契,许多老实巴交的农民老泪纵横,跪地朝着刺史府方向磕头不止。

对于西仓火灾、平乱中死难的役夫、兵丁家属,抚恤银钱由户房点验,羽林卫亲自护送发放到户,杜绝任何克扣。

此举如定海神针,瞬间安定了惶惶人心。

宁川的身体在御医的精心调治下恢复神速。

十日后,他己能弃拐缓行,只是左腿用力时仍有些隐痛。

这日傍晚,处理完军务交接,并将渝州防务暂由张彪代理,和一批犯官审讯记录的复核,他感到一阵疲惫,信步登上了渝州西门的城楼。

残阳如血,将天际线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也慷慨地将最后的光辉洒向城下。

宁川凭栏远眺,眼前的景象让他胸中块垒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