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294章 品牌建设,提升价值(第2页)

活动宣传视频拍摄得极具感染力——镜头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切换到青山村的田野,伴随着轻快的音乐,不同年龄的游客在田间欢笑劳作。结尾处,"在青山,找到家的感觉"的标语缓缓浮现。

视频发布后,短短三天点击量就突破百万。"归田去"活动名额瞬间爆满,甚至有不少人打电话询问能否提前预订下一季的活动。

活动当天,青山村热闹非凡。一百多个家庭在村民指导下插秧、种菜、喂鸡鸭。孩子们脸上沾着泥巴却笑得灿烂,大人们也放下了平日的矜持,赤脚踩在田地里,找回久违的轻松。

最感人的是活动结束时的"留印仪式"。每位参与者将蘸了泥土的手按在特制的"青山家人"墙上,写下简短感言。有孩子写道:"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一位白领写下:"在这里,我忘记了kpi";还有老人感慨:"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夏澜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热。这正是她想要的——青山村不再只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结束后,"青山家"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社交媒体上,带着#青山家#标签的帖子层出不穷,很多人晒出自己沾满泥土的手和墙上的手印,称这是"最有意义的旅行纪念"。

尝到甜头后,夏澜趁热打铁,推出"青山好物"品牌计划。村里的农产品不再散装出售,而是经过精心包装,打上"青山家"标识,附带种植者照片和简短故事的小卡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婶的霉豆腐换了蓝印花布包装,瓶身上贴着张婶和老伴在厨房忙碌的照片,背面印着简短文字:"张婶家的霉豆腐,沿用60年老手艺,每一块豆腐都经过七天自然发酵..."价格从15元涨到了48元,却卖得比以前更好。 "哎哟,我这老脸都印到包装上去了,怪不好意思的。"张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开了花,"城里人说我做的豆腐有'家的味道',非要买十瓶带回去送人哩!"

品牌效应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上,连民宿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样的房间,挂上"青山家"的品牌后,价格提高了30%,入住率却不降反升。游客们愿意为"品牌体验"买单。

一个月后,省电视台来青山村拍摄乡村振兴专题片,记者问夏澜品牌建设的秘诀。

"真诚。"夏澜面对镜头,语气坚定,"'青山家'不是一个营销噱头,而是我们的承诺。每一个来这里的游客,都是我们的家人;每一件'青山好物',都是我们用心制作的礼物。"

这番话在电视上播出后,青山村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不少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将"青山家"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

但好景不长。随着知名度提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某竞争村落的旅游负责人公开质疑"青山家"是"包装出来的假情怀";网上有人发帖称青山村"商业化严重,失去乡村本色";甚至还有谣言说农产品是"贴牌的工厂货"。

夏澜第一时间召集团队商量对策。

"告他们诽谤!"年轻气盛的小张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