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第3页)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青山村的氛围悄然变化。晚上,村委会前的广场不再只有跳广场舞的大妈,多了打篮球的小伙、玩滑板的少年;农家乐的菜单上,除了传统茶点,新增了奶茶和轻食;连村里的wifi都升级了三次,网速比县城还快。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天深夜,夏澜接到小林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夏书记,我爸妈非要我去考公务员,说直播带货不是正经工作..."
第二天,夏澜找到小林的父母。李婶红着眼睛:"夏书记,我不是不支持孩子,可这网络上的事,今天红明天凉的,哪有铁饭碗稳当?"
夏澜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邀请李婶夫妇参加第二天的"返乡青年分享会"。会上,王伟展示了骑行俱乐部带动民宿生意的数据;阿杰演示了如何用手机App远程监控茶园湿度;小林则分享了她上月带货20万元的成绩单...
会后,李婶拉着女儿的手:"妈老了,不懂这些新玩意儿。但你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干!"
这件事让夏澜意识到,不仅要培养年轻人,还要改变老一辈的观念。她组织"家长开放日",让老人们参观孩子们的工作;开设"数字扫盲班",教村民用智能手机;甚至安排张德福老人和小林一起直播,亲眼见证传统手艺如何吸引上万网友围观。
秋去冬来,"归雁计划"实施半年之际,夏澜组织了一次成果展。展板上,返乡青年的人数从27增长到53;孵化项目从5个增加到22个;最令人欣喜的是,村里小学新入学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5个——这意味着有更多年轻父母选择留在家乡。
展览现场,夏澜被一群孩子围住。他们是村里"小小传承人"培训班的学员,每周学习茶艺、竹编等传统技艺。十岁的王小磊骄傲地展示他在省级少儿茶艺大赛中获得的金奖证书。
"夏阿姨,我长大了要像张爷爷一样,当个茶艺大师!"孩子天真的话语让夏澜心头一热。
她蹲下身,平视着小磊的眼睛:"那你得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去农业大学深造,把张爷爷的手艺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好不好?"
孩子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梦想的光芒。这一刻,夏澜仿佛看到了青山村的未来——一代代人才成长起来,既扎根乡土,又胸怀天下。
当晚的总结会上,夏澜提出了新目标:"明年,我们要把'归雁计划'升级为'群雁工程',不仅吸引青山子弟回乡,还要成为区域人才高地,吸引外来人才!"
她展示了与省城高校合作的"乡村人才共建基地"规划:大学教授驻村指导,村民外出学习进修,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循环。
会议结束后,夏澜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凛冽,但她的心却暖融融的。路过张德福老人家时,她惊讶地发现灯还亮着。透过窗户,她看到老人正和阿杰、陈阳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着图纸,似乎在讨论什么新发明。
夏澜没有打扰,只是微笑着继续前行。月光下,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如同青山村的人才之路,延伸向远方。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