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在人家葬礼上唱《欢聚一堂》,不打你打谁!”(第3页)
乡村人对唢呐的顶礼膜拜,让村庄有了静脉分明的传承,也让代代相传的演绎里,在纯朴大地的怀抱深处,多了一种厚重的文化质感,也只有认同了这一声唢呐音,才是乡村最坎坷最地道的抒情。
生活在乡村的人,从生到死一辈子都离不开唢呐,就像一棵老树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样,在这声嘹亮里,人们与唢呐的旋律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一起见证,一起告别,人们千百年来的情感也在唢呐的笛眼里潮起潮落。
唢呐声声故乡情,无论飞多高走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一些东西很难再被人们接受,但我们在听到唢呐声时,哪怕能嗅出少许乡音的味道,也算是对宗亲文化、孝道文化、故土情怀的敬畏和反思。
故乡,终究还是会和唢呐一样,都如同一壶越酿越醇的酒,幽韵绵长!愿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不忘根本,记得来时的路,常回老家看看。
一队人回到了家中,到达灵棚前,武哥那一曲悲调才停下来,大家也才从唢呐的悲调里回到现实。
“嘿嘿……”武哥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停下来之后,自己笑了一声,这让才进入悲伤状态的家属又产生了反感。
“老武!你!过来!”陈老师示意武哥过去!
“你咋弄的!注意点!这一家人不一般,都是书香门第,注重规矩和礼仪!这不是普通的家庭!”老陈反复安排!
“中中中!我知道!我知道!”武哥还是满不在乎。
“你要是挨打了,没人替你拦着!”老陈一直在数落他。
“嘿嘿……嘿嘿……”武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像吃了一棵不辣的葱。
到了晚上,吃过饭之后,武哥的歌舞团也开始正式演出了!
按照礼仪习俗,歌舞团需要演出半个小时之后,孝眷要行关门礼,也就是传统跪拜礼,在这之前,大家都会聚集到舞台前看演出。
随着音乐的响起,主持人的开场白一结束,武哥打头阵,要开始献上一曲!灯光炫动起来,两个穿着红裙子的性感女郎,就准备伴舞!
武哥的歌声也开始回响,顿时,现场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
“停停停停!”人群中发出一声怒吼!
灯光停了,舞蹈停了,音乐停了,武哥的嗓音也停了。
“你,给我下来!”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逝者的次子——邓金城。
武哥不知道咋回事,怯生生地从舞台上下来了。
“我让你唱!我让你唱!”邓金城愤怒地扇了武哥两耳光,又一脚把他踢多远!
“哥,牙咋了……”武哥还不知道咋回事,只知道惹恼了邓金城。
“走!过来!给老人家磕头!”老陈看到这阵势之后,立马明白咋回事了,就拉起武哥往灵棚走去,众人也都跟着过来看热闹。
武哥跪在灵棚下,在逝者邓老先生的遗像前,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嘴里喃喃道“老先生,对不起,对不起!”
邓金城愤怒着站在一旁看着,看到武哥磕完了头,气好像也消了一半。
“下午我就看不过去了!”邓金城说道,“你不挨打说啥!”
“老武,你挨打屈你吗?”老陈也在一旁“添油加醋”,“下午你吹《抬花轿》《纤夫的爱》,你说说,你干那多么年了,咋连这个规矩也不懂?”
“是是是,抱歉,抱歉……唉……”武哥这次不知道咋地了,难道是行业干久了,养成惰性了吗?
看着场面扭转了一些,老陈给主家商量了一下,让演出继续了。
当然,武哥已经让团队更换了演出形式,主要以唱苦情戏为主了,这才让家属的态度稍微好转了一些。
第二天,葬礼结束之后,主家该给我们的钱一分也不少,给武哥钱的时候,武哥坚持不要,说这一行有规矩,如果做错了就不能收钱,收了钱就再也不能做这行业。
但主家也坚持给钱,后来武哥把这钱拿了出来,说晚上要用这钱请客,要把钱全部花掉,要不然就再也不干这行了!
“唉,算是长了个教训。”晚上,武哥请我们几个,包括他们“娱乐圈”的几个老熟人一起吃饭,他端着酒杯,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
“咋了啊老武,看着不高兴啊?”一位长辈还不知道咋回事。“遇到啥事儿了?”
“哼哼,遇到啥事儿了?挨打了。”老陈冷冷地说道。
“办事办白了?”
“白的很……”武哥惭愧道。
“人家可是书香门第,一家人都是教书匠!”老陈说道,“你在人家葬礼上唱《欢聚一堂》,不打你打谁!”
“我到哪儿都是那一套,从来没出过这事儿……”武哥对他的挨打,感到不可思议。
“还是敬业点吧,老武!”老陈说道,“你们‘娱乐圈’放肆惯了!”
“不说了不说了,喝酒喝酒……”武哥一饮而尽。
呵呵,我一句话也没说。
可是,要我说,武哥早就该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