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了猫头 作品

第100章哦!

第 100 章哦!

闻登州背部接北漠,中间一道延绵数千里的崇山峻岭阻隔了北漠铁蹄饮马南下。

南边便是数条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的州县城池。

州内气候炎热,多高山峻岭,物产富饶水草肥美,是本朝龙脉兴起之地,更是本朝不可撼动的钱袋子。

全国大半的铜矿都在闻登州,当初开朝皇帝就是靠铜矿生意发家。他在乱世雄踞一方,从北漠采购骏马,最后一统割据,开辟了大历朝。

开国皇帝深知闻登州的重要,于是下令圈禁不对外开放。

说是保护龙脉,聚集福瑞泽佑万民;可实际上两百多年过去,闻登州民生凋敝苦不堪言。朝廷不采取政策,反而放任其成为王室的罪罚之地。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铜矿。

看似圈禁的是闻登州,实际上圈禁的是铜矿。

不允许闻登州的物资外流和外界联系,实际上也是杜绝闻登州的铜币流出去。

对于朝廷而言,闻登州越穷,那铜矿越安全。

开铜矿的成本需要近二十几万两投入才能初见水花。运气不好,开十个矿都不见铜。

但百姓日子越发困苦难受,甚至当地的官员也打起了旧铜矿的主意,不顾朝廷禁令私自开矿。

原本是杀头大罪,可最后开出的铜都流入朝廷王室,成为国库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朝廷对私开铜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禁止开铜矿的禁令也摇摇欲坠,几乎都成了摆设。

可闻登州开铜矿,富了当地官员,肥了朝廷国库,却把当地百姓害苦了。

白微澜在信中一一罗列了百姓如何困苦,甚至最后引起了几方暴乱,派了军队进闻登州镇压。

镇压非但无效,反而乱局越发严重。

男丁都被抓去挖矿,长期荒废耕地农田,百姓困苦没有活路。

朝廷把这乱世归结于开铜矿,于是命令禁止开铜,又引起州内铜荒恐惧。

所以现在是物价与铜价起飞,还不是一天一个价格,是一天内好几个价格。

根据白微澜说的州内情况,最后他要宴绯雪加大囤积物资,最好能拉着李家一起做。

李润竹虽然也心动闻登州内的物价,但官府肯定会明令打压价格。

到时候他们囤积太多运过去,刨出采购、运输、关卡榷税,几乎没有什么赚头。

尤其是,朝廷为限制商人去闻登州赚钱,在其必经河运和官道上,每二十里就设置一道关卡收过路费和税费。

这层层剥削,商人几乎无利可图。

但白微澜一向说的都没问题。没有白微澜,他李润竹也走不到今天。

只是,这个越多越好,安全上限在哪里?

宴绯雪没这个顾虑,他是无条件相信白微澜。

不仅如此,宴绯雪接下来说的,让李润竹愣在了原地。

“叫林家一起做?”

“林家之前还和秦家一起针对盛雪楼,白兄不会同意的。”

宴绯雪道,“可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商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筹集银钱买米。

遥山县是茶产区,本地农户的米也只是供本地自产自销。更何况前些日子,来镜明官价平籴收购谷物,维持了米价。

闻登州需要的物资,白微澜说多多益善。仅靠白李两家撑死了也赚不完。

采购谷物棉花之类的,还得去外地。

而林家百来年一直是做大米生意,自然有自己的渠道路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虽然闻登州现在还在封禁中,但时机还得抓紧,谁抢先入城,那谁就赚的越多。

白李两家自己也可以去买米,但远没林家方便节省时间。

不仅如此,宴绯雪还想拉上季家一起。

李润竹经愣住了,这是想集遥山县的大部分财力,去撬动闻登州的市面?

宴绯雪道,“白微澜不会错的。他说过一旦解禁,全国物资涌入闻登州。”

“闻登州像是一块沾了蜂蜜的糕点,我们两家撑饱肚子吃,也只能咬下一点碎末。”

“旁人赚钱也是赚钱,还不如拉上遥山县商户一起赚。要是他们不愿意,那就找他们借钱。”

宴绯雪又道,“要不是去州里钱庄借钱要些时间,不然我们还可以玩更大。”

李润竹摇头,“州里的钱庄不会给我们遥山县商户借的,家底不到五万两的,那些联号大钱庄不给借。”

“这样?”

“那之前赵家还挺卑微的,听之前的伙计说,当铺银子丰裕的时候,会把银子存州里钱庄赚息钱。”

李润竹道,“所以你说的,谁会和钱过不去。”

他说完又思索了一会儿,“即使我们拉林家,林家也不见得肯冒险跟着我们做,毕竟闻登州情况他们摸眼瞎,但也知道官府肯定会抑制价格。”

宴绯雪笑笑,“林家胆子大的很。再说物价要是官府能镇压住,世子喊白微澜一些小有名气的商人去干什么?”

李润竹也觉得有道理,多的是胆大包天利益熏心、冒着杀头做生意的商人。

两人又细细琢磨一番,最后由李润竹牵头,把遥山县商户都召集在一起。

有的东家,开始觉得太过局势不明不愿意淌浑水。

但眼见其他几家都跟着做,想着万一发财了,自己不是吃亏。

外加白微澜的名头在遥山县是响当当的厉害,一听是白微澜的建议,也咬咬牙拿出家底赌一把。

林家本来就是打算买米囤粮的,遥山县去海杭那边买米,明显是河运更快更省钱。

但林家和李家两个世家闹得有些嫌隙,正不知如何找李家开口的时候,反而被李润竹找上了门。

林家一听是白微澜的提议,立即附和。

前面已经站错两次队了,林家深刻认识到白微澜的厉害,此时毫无条件的支持。

原本还担心被白微澜算计,步赵秦孙三家后尘;此时这个邀约,无疑使得他安全无虞了。

遥山县商号们,都紧锣密鼓的跟着林家,乘着李家的货船去米价低的州县买米。

此时也正值秋收,是一年中米价最低的时候。

其中海杭米价是一旦一两上下,其他稍远点的鱼米之乡州府米价一旦九钱银子。

但宴绯雪坚定抓紧时机,结合运送成本,建议去海杭买。

之前已经有零星商号,赶在他们前头去闻登州了,不能再慢道了。

囤粮囤棉花的事情就交给李润竹主持,宴绯雪这边也在盯着钱庄的事情。

周焕这人办事很敞亮。

虽然之前只是月钱二两的当铺小伙计,但胸中有乾坤,做起事来也不缩手缩脚。

很快就在主街位置选了一个铺面,离盛雪楼没几步路。

无形中,正契合了白微澜当初构建的版图,吃喝银钱兑换一条龙。剩下的邮递和车船票行脚业务,慢慢开展。

钱庄装修改造,也是交给他来主理。

这次宴绯雪主动找到王木匠,请他来协助。

毕竟他不是白微澜,周焕给的装修图纸,他盯出个花也看不懂。

王木匠自是全心全力做事,还感谢宴绯雪的帮助。

他家原本的黄泥土夯老屋已经拆了,重新盖了一间木屋。

之前白家把水扇给他做,奇货可居,一件就卖一两银子,人工也得做十天半个月。

不过王木匠也精明的厉害。无关紧要的零部件,他分给其他村子的木匠做,关键部分和组装都留在自己手上做。

最后给旁人开工钱了,自己还赚的更多了。

王木匠手头活泛了,给婆娘买药都买灵芝老参片,还给儿子娶了媳妇儿盖了新房子。

以前因为抠搜出名的万木匠,也对村里人大方起来。

旁人笑他怕是狗改不了吃屎。

王木匠说要是日子好过,谁愿意做一个抠门讨人嫌的恶人。

日子确实越来越好,找他做水扇的都排期到明年了。

不过一听宴绯雪需要他干活的,立马就骑个毛驴,背着木匠箱子来城里了。

钱庄选址后就开始动工了。宴绯雪不讲究动工敬拜财神仪式,城里热心的百姓可不干。

好几人自己掏腰包,筹钱买香蜡纸钱烤乳猪,请先生作法后再开工。

百姓高兴啊,钱庄终于有进展了,不再是盼不到影子的事情。

转眼又到了十月末。

码头外来船只越来越多,盛雪楼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白微澜不在,宴绯雪除每天忙碌一些外,事情也顺顺利利没有波折。

只是看着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经过遥山县,而他们几家商户还在各地囤积物资,无疑有点担忧。

遥山县离闻登州只六百里,而且白微澜肯定是第一时间把消息传给他。

但是,外地商人还是比遥山县的商户,先快了好几步。

宴绯雪百思不得其解,暴雨洪荒怎么没阻挡其他人,从闻登州传出来的消息?

但是,他最近逐渐摸到了一点规律。这些外地来的商人多是京城口音。

有可能不是消息从闻登州传出去的,而是朝廷那边有官员预判了闻登州动向。

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商人自然听他们指挥,纷纷赶来闻登州。

宴绯雪虽然不知道闻登州的局势如何,但遥山县受其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世面的铜币都流向闻登州,很多食客吃饭都不用铜板了,开始用碎银子。

还有想要用碎银子从酒楼里换更多的铜板,然后把铜板买给钱摊铺子换银子,赚取差价。

前段时间还是一两银子兑换八百文铜钱,现在只能兑换七百文了。

铜荒已经蔓延到了遥山县。

不过这种交易只能偷偷摸摸进行,来镜明严厉打击哄擡铜价。

但越是打击越是反弹的厉害,老百姓见铜币涨价的飞速,纷纷屯着铜币去换银子。

最后,来镜明也干脆放任不管了。只要没影响物价,最后受益的是百姓,赚的都是闻登州一团浑水里的钱。

暂时没影响物价,但影响百姓消费方式了。都舍不得用铜币,那就只能用碎银子。

但寻常普通农户只有铜币,他们把铜币在钱摊子换成了碎银子,更加舍不得用了。

不过,这倒是对盛雪楼没多大影响,这个月的盈利已经冲到了一千两,重新回到了夏天冰饮火爆时的利润。

盛雪楼的老食客,发现快一个月没在盛雪楼看见白微澜了。一时间好奇打探起他的动向。

但不知道从哪里传的流言,说白微澜跟着楼里的歌伎时莺跑了。

这流言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还有人说,亲眼看见白微澜五月份的时候,在一条巷子和时莺衣衫不整。

万杏听见这消息气的不行,但宴绯雪像是没事儿人一样,每天不是捧着账本就是捧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