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逼衙门(第3页)
朝廷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像来镜明这样一心为民体恤百姓,不贪污受贿的官员才是举步维艰。
云林受贿的五百两,在他看来私底下小惩大诫就行了。况且,这五百两买票据,起码可以买到好几千两的额度,到时候兑换给百姓,也算是把这笔钱造福于民了。
在白微澜眼中,只做划算的有益的事情。
不过,正是来镜明坚守底线大公无私,也才让白微澜高看一眼,打心底为他排忧解难。
四人在书房反复推衍这个计策需要完善的点。但是到底是匆促达成,几人才粗步讨论出方案,就听门外书吏提醒,还有两刻钟就要开堂了。
云林面色下意识紧张,来镜明抓着他手,“为夫一起扛。”
白微澜和宴绯雪对视一眼,只见白微澜眨眨眼,显然有些话,并未袒露出来。
宴绯雪蹙眉,但还是相信白微澜。
之前云林给衙役说的是公开堂审。
此时县衙大堂外挤满了百姓,就连县衙门口也挤得水泄不通。
白家对面的酒楼工匠见状,见老板不在,也想凑热闹,结果被王木匠呵斥了一顿。
城内的百姓纷纷赶来,百姓尾巴都挤到了酒楼石阶下了。
“还有一刻钟就开堂了,大伙说说,这来县令会怎么堂审他夫郎?”
“什么?是堂审他夫郎受贿吗?我还以为是关于赵家那笔死账的事情。”
“哎,就是衙门贪污了赵家银子,导致百姓手里票据兑换不出去嘛。而且现在都在传,他夫郎受贿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当官哪有不贪的,官与民,我们老百姓永远是弱势。”
日头下,百姓聚集在一起,看着衙门口的淄衣衙役交头接耳,还时不时垫着脚看大堂内情况。
大堂内,明镜高悬的匾额下,来镜明一身青色???补子的官服,面色严肃,透着公正廉洁的气势。
百姓见到那一身官服就下意识噤声。平时看着常服的来镜明像个村里小伙子,没什么架子。此时一身官服在身,激起百姓骨子里的畏惧,顿时显得拘束起来。
杀威棒响起,随着“威——武——”一声,来镜明坐在匾额下,拍响了惊堂木。
堂下乌泱泱的百姓,齐齐望着他,有畏惧有期盼也有质疑和挑衅。
不过好在,上任四月,鸡毛蒜皮的官司也开堂多次。此时倒是处变不惊,只觉得头上的匾额压得气喘。
他对堂下白微澜看去,两人对视一眼,来镜明朗声对百姓道,“今日开堂,就百姓手里票据一事,给大家一个说法。”
底下的白微澜无声叹了口气,这开场气势就弱了。而且这话头也起的不对。
这无疑给百姓一个信号,就是衙门霸占了赵家银子导致百姓钱兑不出去。
果然,一旁选出的百姓代表,立刻出声了。
“是县令大人决定,给我们百姓兑换手里的票据了吗?”
本来百姓只是隐隐觉得是这个苗头,此时随着这人出声,顿时喜出望外。
来镜明顿觉得压力来了。
他敛下心神,“按照大历条例,衙门查封赵家的银子将收归充公,用于兴学教育、赈灾救济。”
“就是说赵家的票据,衙门不给我们百姓兑换?”
百姓一听,高高兴兴期盼落空一场。
血汗钱都没了,后半辈子的傍身钱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百姓里有人煽风点火,一时间群情激奋,趁着人多势众,竟然公然推譲衙役,想要闯入公堂找来镜明对峙。
更有人说进衙门抢回他们的银子。
顿时,喧闹震天,民愤怨怒。
俨然转变了暴乱。
一旁衙役都准备拔刀驱赶百姓,来镜明赶紧喝止,然后拿着历朝律典跑下堂外。
“不要推譲百姓,他们只是着急自己辛苦半辈子的血汗钱!”
白微澜听得额头突突挑,眼见来镜明要被百姓推到殴打,他还是没忍住出声吼了一顿。
“你们是活腻了,胆敢殴打朝廷命官,你们自己不怕死,你们家里的老母妻女,都连着你们一并遭殃砍头!”
带头的百姓被吼的一愣,拳头从来镜明身上撤回了。
白微澜把来镜明拉起来,他周围立马围着一圈拔刀衙役。还没等白微澜说后退几步,就见百姓吓得纷纷缩头后退。
还真是欺软怕硬。
来镜明慌忙起身正了正衣冠,然后对面前拔刀的衙役道,“都把刀收了,不用围在我面前。”
那衙役皱眉道,“大人……”
“这是命令。百姓愤慨失控,这是情理之中,我身为父母官,应该为百姓谋福祉。现在却看着他们银钱亏损,只能搬出律条震慑,是我这个父母官的无用失职。”
原本吓得缩手缩脚生怕被治罪的百姓,此时见来镜明不罚,反而体恤他们立场心情。
人人定定望着来镜明一身皱巴巴狼狈的官服,心里渐渐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来镜明见百姓情绪逐渐被安抚住,然后挑了几个识字的百姓,给他们看手里的律典。
苦口婆心的给百姓解释,当铺本就是私营,百姓把钱存进当铺,看中的就是息钱。但是存进去之前,也应该想到钱取不出来的情况。
百姓道,可是没想到百年赵家会倒闭啊。
又有人道,难道这就是命中一劫合该如此吗,今年真是流年不利,难保天灾人祸啊。
来镜明见百姓神色颓丧人命,差不多能开口说出白微澜的点子了。
他道,“赵家一万多两死账,确实是数千万家辛苦的傍身钱,衙门也不会坐视不管,但始终也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目前和白兄,白微澜商议了一个法子,或多或少能挽回一点你们的损失。”
百姓们一听来了点精神,也没了刚刚气势汹汹失控的气氛,反而越发瞧着来镜明是个心软的好官。
可百姓听完来镜明说的法子,一时间半信半疑,交头接耳好一阵议论。
脑子灵活读了书的百姓,已经开始提出自己看法了。
“白家钱庄开都没开,这不是空口认下票据嘛,还要五年后才能拿到兑换。说句不好听的,百年赵家都倒下了,白手起家的白家,我们真有点犯怵啊。”
“是啊,虽然我们感激,但往后的日子谁说的准。”
来镜明一时间也犯难了。
要是五年后,白家钱庄倒闭了,不是给百姓空等五年白欢喜一场?
现在百姓好不容易接受拿不到银子的想法了,要是再让他们期待五年而后落空,到时候更加不好处理。
白微澜望着不看好摇头的百姓,缓缓从袖口里掏出一张文帖。
“钱庄有李家担保,也有我酒楼保证,五年后不管情势如何,一定会兑换你们手里的票据。”
白微澜什么时候和李润竹商量好了?
来镜明接过文贴,只见上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楚,由李家担保,最后签字画押了。
“这是李润竹的字迹。”来镜明看了白微澜一眼,想来他早就想到了会有今天这一出,提前完备了所有细节。
果真深谋远虑。
来镜明把文帖给百姓传阅,还有识字的百姓高声念了出来。
百姓听后,各个反应不同。
“我说话难听啊,但是我还要问问,怎么确定这是李家主的笔迹和手印?”
白微澜道,“这有什么难的,我已经叫人去通知李家主过来一趟衙署。”
白微澜说完,一人面色逐渐活了过来,开口道,“那有李家作保,还是官府牵头,那我就等五年再兑换吧。”
“是啊,就算一辈子兑换不出银子,也不可能丢了去,也只能等等了。”
但又有人却皱着眉头,急躁性子道,“要等五年啊,要是期间有急用怎么办?要是等到最后李家又倒下了怎么办?”
这人一出声,周围议论声更大了,显然觉得有道理。
赵家都倒了,谁说李家会不会突然就没了。
但百姓中也有火爆脾气的,“你怎么老是唱衰啊,人家和你无亲无故愿意认下赵家这笔死账,你要是不愿意自己就撕了票据,默不作声就好了,非要在这里泼大家冷水吗?”
“对啊,好歹县令大人和白家还给我们一个盼头,他们也是尽力了啊。人家钱庄都还没开起来,就认这笔死账,这是在做善事。你尽是说一些让人心寒的话,这让白家和县令大人怎么帮咱们!”
众口难调,但是目前还是一部分人感激,愿意相信五年后能兑换。
但是有的默不作声,盯着白微澜和周围人看。
显然是不信任的。
白微澜将百姓的神情收入眼底,开口道,“要是不愿意等的,县令大人和我白家将会组织票据竞价拍卖。”
“不愿意相信我的,可以抛出手里的票据,看是否有人愿意出钱买。起拍价一文钱,最后是价高者得。到时候,愿意卖的和愿意买的,公平公正交易。”
能够卖出去很多百姓都面色一喜,虽然还是有损失,但是没想到一文钱起拍啊。
“这,起拍价格太低了吧。我们不是血亏啊。”
白微澜耐着性子道,“价格的高低完全在买家决定,也就是说,你这张手里的死账票据,完全就是看百姓觉得值不值买。这并不是人为能定价的。”
有百姓点头,“是啊,反正你又等不到五年后兑换,或者不相信能兑换,那这对你来说就是一张废纸,现在这个法子,你还能赚点银子。”
众人心思各异,此时来镜明出声了,“这就是两种方法,愿意等的,五年兑换。不愿意等的,抛出售卖。”
白微澜笑道,“或者,选择第三种。”
百姓齐齐望去,只听他道,“变成废纸一张。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