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了猫头 作品

百姓逼衙门(第2页)

“而且为了长远来看,衙门必须要有应急银两,赵家查封的银子不能动。”

来镜明点头,他本来打算不计较百姓误解,置个人荣辱不顾,也要把百姓的亏损补上。但是白微澜一顿分析后,他觉得不能因小失大,还是要着眼大局。

遥山县的每年三月和十一月是税收季,三月的税收已经被上任收刮走了,要等到十一月完税后,衙门才有大头进项。

不过看今年年分,这秋收赋税也是难题。

总之,赵家这笔银子,现在是衙门的定海神针。

来镜明道,“可是原本只是请衙门做主的,这几天就变成了质疑衙门公信,甚至矛盾转移到了云林身上。”

“可见百姓不拿到钱,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来镜明语气里满是无奈和怜悯。

换做白微澜早就耍官威了,但是来镜明哪会暴怒?他自己深知那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要不是走投无路,怎么会逼迫官府?

宴绯雪道,“这些百姓中间恐怕有组织者,云林受贿的消息又是怎么传出去的?”

听到这里云林有些愧疚的不好意思低着头,他准备剖析的时候,白微澜开口了。

“就说,我这几天在酒楼前面监工,有时候也会注意衙门前闹事的百姓,基本每天都会换人,但是有几个头目是固定的。”

“这后面一定是有人浑水摸鱼,拿着百姓的诉求当枪使,从中煽风点火。”

他见云林欲言又止,“先不着急分析是谁背后指使的,目前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的目的,是把舆论的注意力转移到赵家当铺问题上。”

来镜明恍然大悟,之前他只以为是百姓忧急过甚,才日日前来衙门请愿,没想到还有人趁机搞事情。

他刚才还不同意白微澜的观点,要在官与民之间找平衡点。现在才知道,一旦深陷百姓一方,难免会影响判断,不利于全局谋断。

将舆论引导百姓最关注的银子兑换上,衙门接下来要如何做?

他已经张贴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关于赵家查封情况以及今后银子开支用度计划。

但反而激起了负面做用。

百姓越发不信任衙门了。

他隐隐也有听人议论,说要贪就明目张胆的贪。新县令这是把百姓当傻子耍,把人卖了还要人笑着数钱。

来镜明内心一度彷徨茫然和孤独。

此时他看着白微澜,含着期待和希冀,目光紧紧盯着白微澜接下来要说的方法。

白微澜道,“衙门得明确一点,赵家的银子是按律收缴充公,这点务必给百姓明确。现在衙门出面,只是因为体恤百姓,帮忙想办法尽可能挽回损失,至于能挽回多少不一定。”

来镜明点头,而后疑惑道,“这怎么挽回?”

赵家主家死的死,充军的流放的,旁支凡事牵涉其中的,不等官府问责,其他债主已经蜂拥上门了。

赵家剩下的族人,也已经迁移至几百里的外地族村。

宴绯雪看了白微澜一眼,想着他刚刚说的他家也受益,约莫知道白微澜的计划了。

但是,这不明显是他家亏钱?

况且百姓手里一共持有多少额度的票据,尚不可知。

白微澜是想拿钱买信誉。

白手起家开钱庄,没有家族支撑简直痴人说梦。况且有赵家倒下在前,百姓现在是宁愿把银子握在手里,都不会为了息钱冒险。

用银子买下这些票据,是可以快速赚到一个钱庄的信任与口碑。

毋庸置疑,从这点出发,没有比认下赵家烂账更容易的事情了。

钱庄立足于口碑,只有口碑好才有活路。

但是白微澜现在手里的银子,买酒楼以及装修就花了两千两。

加上乔迁宴收到的银子近千两,目前手里还有七千两。

这些银子需要维持酒楼最开始的运转开支,根本不够筹集开钱庄,更别说认下赵家这笔烂账了。

宴绯雪心里快速盘算着,果然只听耳边白微澜道,“我会建立一个新的钱庄认下这笔账。”

云林惊讶中带着喜色,对于白微澜来说,或许这钱真不是大事儿。

来镜明皱眉道,“根据户房师爷统计,赵家当铺一共放出去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二两。白兄大义,但是数额过于巨大……”

云林抢着道,“人家是京城首富之子,虽然是前首富,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银子或许是九牛一毛。”

来镜明不同意云林的说法,陷入沉默思索中。一旁白微澜道,“我确实没多少银子,但是我有我的法子。”

来镜明眼睛微睁,“什么法子?”

别是找京城的借钱吧。

要真是这样,白微澜图什么?

白微澜看着来镜明逐渐钦佩震撼的眼神,止住他的幻想。

“我是商人,总是要图利的。”

“换句话来说,我不会做亏本生意。”

宴绯雪闻言一脸期待,他猜中白微澜的想法,但是具体细节显然不是他想的那样。

只听白微澜道,“可通过衙门出面主持这件事,召集持有赵家票据的百姓。告知挽回损失的方法就是我新开的钱庄会承认赵家的票据。”

“但是因为前期钱庄开支不够运转的情况下,所以只能缓缓兑换。五年后,不论钱庄是否赚钱,我白微澜都认下这笔票据。当然,钱庄赚钱的话,我会提前兑换承诺。”

“当然了,要是百姓不愿意等,那只有……”

来镜明道,“要是这样百姓还不买账,那就只能打水漂了。不过,我想很多百姓还会抱着一丝希望赌一赌。”

这是个法子,但要是有些百姓等不了,死活要衙门给说法的话,来镜明不肯暴力那只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了。

云林道,“就是怕很多百姓等不了那么久,觉得我们是敷衍缓兵之计。”

要的就是百姓等不及,不信他的说话。

白微澜道,“无妨,我还有两个底牌,一是组织拍卖,一张二十两的票据,起拍价格为一文钱,最后价高者得。”

“一百两的、五百两的、一千两的票据起拍价格越来越高,但最终没有人会花超过一百两买一千两死账票据。”

云林问,“啊,那要是商户有钱的老板们,买个乐子看看情况?”

白微澜气定神闲道,“这求之不得。”

来镜明问:“怎么就求之不得了?”

“到时候兑出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这笔钱还是白家出啊。”

宴绯雪看着白微澜一脸盘算的样子,出声道,“他应该想的是这样就吸引了那些商号老板开户,把这笔钱当做开户存入。”

来镜明微微思索了下,拍手道,“妙啊,有一就有二,百姓看到商号老板们都存了,这无形中就是号召力。”

云林惊讶,“还能这样拉商户存钱啊。真是开了眼界。”

来镜明沉吟道,“但是这法子好是好,愿意等的,等个三五年可以兑换银子。不愿意相信等的,由衙门组织拍卖竞价,不至于手里的票据完全打了水漂。还可以活跃市面流动,缓解百姓焦急躁动的情绪。”

“但是,这受益的是百姓,最终白兄的钱庄,还是要在五年后兑换这一万多两银子。”

云林也道,“是啊,这损失太大了。怎么看都不划算。”

“没必要为了帮助我们,这样耗费巨额银子。”

宴绯雪扫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的,“你倒是想的美,我们只是在谈生意,和你也没有私情。”

云林望呐呐,揪着袖子惶惶的望着宴绯雪。

白微澜打圆场,开口道,“谈不上损失,我们之间也不必遮掩什么。”

“坦白来说,百姓吃过一次亏了,我们想再开钱庄几乎不可能做起来。”

“而且我们本金也不够。这件事,虽然看着我出了一万多两,但那也是今后赚钱后的兑换,此时倒是用这笔钱绑定了百姓和钱庄的关系。”

“而且,银子捏在手里不起作用,就是要流动滚起来,才会越滚越多。我兑换了一万两,看似吃亏,但是这钱背后带来的拉动效应和信任口碑,远远大于一万两。”

云林和来镜明听后都似懂非懂也点头认同。

来镜明感叹道,“果然还是那句老话,小生意敲算盘,大生意靠格局。钱庄和百姓相互依托,鱼水互利。”

白微澜笑道,“承蒙县令大人夸奖。”

来镜明摆手,“别打笑我了。那云林受贿的五百两,白兄是不是建议用来收购竞价那些票据?然后送给家里特别疾苦的百姓?”

宴绯雪道,“估计他不是直接把票据给那些百姓,也是开户来的。”

白微澜点头,”我媳妇儿就是了解我。“

来镜明疑惑道,“发给的百姓家,都无米之炊家里艰难的厉害,即使开了户头也是毫无用处。”

白微澜道,“来县令用五百两买的票据,我会在年前就兑换给百姓,让他们过个热闹年。这样百姓对衙门对云林,也会重新信服。”

“我给他们开户并不是要他们存银子,而是借此推动各个乡镇村子的百姓对钱庄的看法。”

“百姓一年手里存个五到十两,不是问题。别看这笔银子少,但是全县人口农户占大头,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很可观的量。”

“而且,我相信,遥山县今后会越来越好,百姓会越来越富足。”

这话听的来镜明心神一振,一方父母官加之自己也曾饥寒交迫,没有什么比白微澜口中说的更加令他澎湃了。

“承蒙白兄擡爱。”

“各个乡镇村子情况,我基本实地勘测探访了一遍,户籍人丁也更新了,我会从各个村子里抽选需要帮扶的农户,把他们的户籍信息给到你开户。”

来镜明看向白微澜,满眼是钦佩,“确实是三方受益的好点子。”

同时来镜明叹了口气,内眷犯法受贿,他最终还是采取了迂回包庇的方式来处理。

白微澜见他愧疚不展的眉头,开解道,“良心这东西真的是奇妙,只挑好人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