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竹笋(第2页)

他现在也知道刚刚宴绯雪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村民知道是看在白微澜一家才有的销路,要是中间有人以次充好或者要更高的价格,最后反而给白微澜添麻烦。

最开始就把村长拉出来,后面有这些问题,村长也不会坐视不管。

李润竹想明白宴绯雪的顾虑后,疑惑问道,“这个村子都这么是非不分不讲理?”

“不是,村子里的村民都很热情淳朴,但人多了也有个别的,喜欢占便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

白微澜自然不会说自家媳妇儿心里把人想的比较阴暗,只能挑挑拣拣说些人性中普遍的缺点。

要是换做旁人这样想,白微澜肯定觉得这人狭隘阴暗又怯弱。

但是放宴绯雪身上,他透彻阴暗,但又豁达面对,从不抗拒不顺心的事情,因为他总能从容面对。

或许就是这样矛盾的性格,才让宴绯雪从那淤泥中逃了出来。

不一会儿,放鹤跑回来了。

他兴奋的喊道,“大伯母他们没空过来吃饭,他们也不用剥竹笋啦。”

放鹤见白微澜看了过来,改跑为走,气喘吁吁又嘿嘿一笑,“刚刚大伯母说,村长找到了统一销路了。村里所有人的竹笋都可以卖光。”

白微澜对村长的印象还是上次裘桂香来他家里闹事那次。

精明又固执的老头。

不过,好像上次半夜雨里敲锣打鼓,也是村长喊村民起来加固河堤。

在村民口碑中,村长是个很好的大家长。严厉但护短,不过惩罚起人来,那也是毫不手软。

听说过年的时候,裘桂香去拜年,直接把人轰出去了。

这时候,宴绯雪出来洗手,他道,“他们是什么价格?”

要是价格便宜,大伯母家的就直接卖给李润竹了。

放鹤摸了摸脑袋,“哎呀,我没想到要问。”

宴绯雪看着泛红的小脸,看着精神十足,但山上跑了一个下午,此时肚子都咕咕叫。

“不要紧,先吃饭。”

他又看了眼李润竹和白微澜,见两人犹豫,“都进来吃饭吧。”

几人围着桌子做好后,宴绯雪却叫他们先吃,自己去大伯母家看看什么情况。

李润竹和孩子们饿的不行,光闻着饭菜香味就馋的厉害。但宴绯雪不吃,白微澜也不吃,李润竹也不好意思动筷子了。

换做往常,宴绯雪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这样招待客人显得失礼,不符合宴绯雪一向周到的作风。

但是眼下有比对外人虚礼更重要的事情。

价格都是量大从优。要是大伯母家的笋子便宜卖了,少个几十文的,大伯母肯定很心痛。

但是想着几个村子都摘了,明日赶集说不定更加不好卖,咬咬牙也就卖了。

宴绯雪看着准备起身的白微澜道,“阿澜,招待好李公子,我这一桌子饭菜虽然常见,但也是十成十的心意,要是李公子吃的不愉快,就是你没招待好。”

白微澜见宴绯雪着急出去,拉住他手腕道,“真是难得见你慌了头。”

“现在采买的人还没来,要是来了村里那些人嗓子像是放鞭炮似的,家家户户扯着嗓子喊,我坐在外面肯定听的一清二楚。”

李润竹说一起去看看,笑着说无功不受禄,意思是办完事后再吃饭。

宴绯雪道哪有饿着肚子办事的道理,听了白微澜的话也觉得不急于一时。孩子们也饿的厉害,还是吃饭的好。

所幸饭菜做的多,宴绯雪特意每个菜用两个碗盛出来。大伯母看着不讲究,实际上最是客气守礼数的人。

宴绯雪家里有客人,她是不会带着一家子来吃的。一是怕打扰,二是觉得刚刚下山一身灰扑扑汗涔涔的又没工夫烧水洗澡,过来吃饭,她和客人都不方便。

吃完饭后,各个神色餍足,李润竹道,“这手艺真要比酒楼里一些厨子还要好些。”

白微澜听着很受用,吃饱后,带着李润竹去大伯母一家。

而此时从村里晒谷场上传来一阵说话声,还听见刘婶儿扯着嗓子大喊要卖笋子的快来。

几人先是去了大伯母家,但是晚了一步,院子落了锁,屋里静悄悄的。

此时夕阳余晖正浓,晚霞一片片撕碎洒在山顶,余光落在村民脸上,映得红褐兴奋。

“还是村长有远见啊,今早看到我们都上山剥笋子,中午就出门给我们寻出路去了。”

“是啊,漫山遍野都是笋子心里高兴,但是看到其他村子也都剥,这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高兴是高兴,就怕明天脚都蹲麻了还得贱卖。”

“是咯,往年天气没这么多雨水,还能晒干做干货买,现在笋子在家里多放一天就越不值钱。”

说话的村民见宴绯雪也来了,打趣笑他家也要卖笋子吗。

见白微澜身后的客人还没走,想来也是好奇村里热闹。

几人来到晒谷场,村长拄着拐杖,正和一个身着青黛收腰衣袍的中年男人说话。

“文管事,这,这说好的二十文一斤的鲜笋,怎么现在就变成了十五文一斤了?”

文管事满不在乎道,“我也不好办呐,隔壁村长找到了另外一个人,县衙后院里都堆满了笋子。”

话里话外是笋子采购满了,此时遥山村想要卖的话,只能降价了。

村长一脸着急苦劝道,“县令大人的宴席定是高朋满座,城里人都喜欢吃山野乡味儿,我们村里也没多少,你就按照原价收了吧。他们都忙活一天现在饭都没吃上一口。”

前几日新县令上任,本地乡绅接风宴已经办过了,过几日是县令要办的宴请乡贤宴席。

一般这种走走过场,请的也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这次县令竟然把三十四个村长也都邀请了。

这可是几十年来头一遭,村长收到了这个消息,也很兴奋。

随之一想,办酒席那是要食材的,他又找人牵线找到了府衙采买办事的人。本以为要磨上一阵功夫,却没想对方答应的很爽快。

可是前头爽快,这会儿把村民都召集来了,又临阵拿捏价格,村长心里窝气的不行。

现在卡着不上不下的,卖便宜了对不住辛苦一天的村民,况且有的人估计也宁愿自己背到集市上去卖。

要是不卖给这文管事,肯定得罪人。

整个县衙就是县令是新任的,其余班底都是世世代代世袭彼此熟稔。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采买差事,放到外头也是得罪不起的官老爷。

难保这文管事背后找到负责管赋税的书吏,到时候纳粮完税时,人家背后使个绊子,他们村民少不得多出几斗米。

村民都望着村长,村长后悔的同时,又在苦思冥想能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