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1247章 决堤(第3页)

朱慎锥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关键责任不在王命璿,可作为工部尚书王命璿的领导责任还是跑不了的。但王命璿这位老臣向来官声不错,这些年做事勤勉也甚得他心,虽然在黄河这件事上犯了错误,说实话朱慎锥心里是不想直接处置他的。

毕竟一旦夺了王命璿的官职,罢免了他的工部尚书,那么工部就没合适的人可以执掌了。所以朱慎锥虽然心中因为黄河决堤一事生气,却没想过要严厉处置王命璿,现在洪承畴、杨嗣昌都为王命璿说话,朱慎锥心中轻叹了一声,也就顺水推舟,暂时把此事放下。

“起来吧,你年龄不小了,别动不动就跪,这身子骨还需多多留意才是。”说着,朱慎锥朝杨嗣昌微微点头,杨嗣昌连忙会意上前把王命璿从地上搀扶起来,坐到了一旁。

“杨嗣昌!”

“臣在!”

“黄河决堤一事,地方上奏要求朝廷救灾,你是户部尚书,你来说说,当拨多少钱粮救济合适”

杨嗣昌心中叫苦,虽然之前早就有想过此事,可事到临头他还是被皇帝这句话问的难以回答。按理说,这些年朝廷的财政好了许多,相比之前崇祯朝时更是天壤之别。

眼下大明财政收入可不是崇祯朝能比的,当年崇祯朝时期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到四百万两左右,这还要算上所谓的辽饷收入和其他加饷收入。这个收入相比魏忠贤的天启朝时期连一半都不到。

等到朱慎锥当天子后,对大明财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再加上外贸、边贸的迅猛发展,还有开矿、盐、茶的措施,再后来纸币和金银币的货币改革等等,大明的财政收入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十年左右,大明的财政就有了好转,财政收入也不断上升,两年前大明财政收入就超过了两千万两的数额,眼下财政收入已达到了两千三百万之巨,一举超过了万历三十年的历史最高峰,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财政收入还在不断上升,随着财政的好转,作为户部尚书的杨嗣昌这两年的底气也足了不少。

可问题在于财政收入多了,这钱的地方也多啊!从天启年到崇祯年这近二十年中,大明的天灾人祸实在是太多了,西北包括中原被流寇打得稀巴烂,辽东那边就更不用说,明军大半主力都填在了辽东,假如不是后来朱慎锥上位,弄不好大明现在已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