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1247章 决堤(第2页)

这一次决堤使得南直隶北部地区几乎淹了三分之一,三府七县受灾情况严重,冲垮的房屋和良田不计其数,受灾的百姓更是无法统计。

王命璿是万历朝的老臣,而且为官数十年间颇有口碑,他当过县令,也做过御史,巡按过广东,任过大理寺卿和刑部侍郎、尚书,无论是在地方做官还是在京任职,王命璿做了许多实事,是难得的名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朱慎锥看重他的官声和能力,特意把已辞官回乡的王命璿招回京师,任命他为工部尚书。

可以说王命璿是历史上大明后期极少数能做实事的官员,而且这几年他在工部尚书职务上干的也是兢兢业业,有口皆碑。要不是王命璿年龄太大了,之前内阁调整的时候朱慎锥就把他放进内阁任阁老了,原本想再用他两年的,谁知道临到这个时候居然出了黄河决提的大事。

王命璿为官清正,一生勤勉,但没想这一次黄河决堤的事让他身处现在这个状况。听到皇帝如此说,王命璿心中羞愧难当,当即朝着皇帝拜伏,请求去职,并以国法追究自己的责任。

朱慎锥暗叹,看着这位老臣颤巍巍地跪在自己面前,心里也不是滋味。

说实话,现在的朱慎锥心里很生气,毕竟出了如此大事,黄河决堤后地方受灾的情况实在太过严重。尤其是这些年朝廷一直没缺治理河工的银子,就算是朱慎锥刚刚登基时朝廷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依旧拨了银子治理黄河,毕竟朱慎锥自己很清楚,黄河问题困扰了中国上千年,尤其是自南宋后黄河夺淮入海后越发严重。

当年元朝之所以灭亡,除了元朝本身的问题外,黄河决堤导致大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大明建国后就多次治理黄河,加固河道,这才有了后来大明近两百年黄河好转的情况,可在万历后期开始,因为朝廷和地方的缘故,使得河道常年失修,黄河问题渐渐多了起来,等崇祯年后,大明财政爆发危机,内忧外患朝廷就连打仗的银子都没了,哪还有什么银子去治理黄河如此一来,更使得黄河三天两头泛滥,地方受灾。

可问题朱慎锥无论是当初监国还是后来正式登基后,对于黄河的重视度何止提高了一个等级为了治理黄河,朝廷可没少拨银子,这些年前前后后拨给河工的银子就有好几百万两了,可治理来治理去,居然治理出了这么一个结果,作为皇帝的朱慎锥心里怎能不生气

“陛下,王大人身为工部尚书统筹全局,虽有责任但不能全归于王大人,毕竟王大人无法亲力亲为,把所有事做的面面俱到。何况王大人为官向来做事勤勉,清廉有加,对朝廷和陛下更是忠心耿耿,臣以为决堤一事还需严查具体情况追究主责人员,但这也不是主要的,现在关键在于如何救治地方,安抚百姓才是。”杨嗣昌见此连忙起身为王命璿求情。

首辅洪承畴也在一旁帮忙说话,提出这件事王命璿虽然有责任,但绝对不是主要责任。而且现在已经出了事,关键是要善后不是追究责任,王命璿的人品和能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他这些年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也是一直勤勉有加,或许黄河决堤一事另有原因,为稳妥起见还是暂时把这件事放一放,等查明后再处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