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种姓制度,洗脑异族
姜耀微微一笑,道:“爱妃可曾听说过,《老子化胡经》?”
没错,就是《老子化胡经》。
据《老子化胡经》所言,老子西出函谷关,不是去隐居不问世事了,而是经西域三十六国、过大夏,至天竺,创立浮屠教,去教化众生了。
什么?你说浮屠教的始祖,在天竺的典籍中记载地很清楚,是释迦牟尼而不是老子?这你就不懂了吧?所谓释迦牟尼,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化身而已。老子的一个化身在天竺乘日精进入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
所以,浮屠教即是道教,道教即是浮屠教。
当然了,信浮屠教肯定是不如信道教的。
毕竟,道教信的是老子,浮屠教信的只是老子的一个化身而已,信众又何必舍本逐末呢?
这本《老子化胡经》的理论,当然很有些扯淡。
但这也不能怪道家啊!
浮屠教刚传入华夏之时,为了便于传教,就向华夏百姓们宣称,浮屠教也是道家一脉,僧人也是修道之人。百姓对道家很熟悉,老子著《道德经》嘛。渐渐地,浮屠教信众日繁。因为宣传是道家一脉的关系,华夏道家对浮屠教,也没那么多的敌视和打压。
这么说吧,即便到了三国时期,高僧的自称也是“贫道”,而不是“贫僧”。
不过,到了两晋时期,随着浮屠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就不甘于做道门的附庸了。他们宣称浮屠教掌握着世间的唯一的真理,道门只是邪魔外道罢了。
道门当时就怒了。
西晋惠帝时有一个叫王浮的道士,编了本《老子化胡经》来“正本清源”。
不过,那时候,浮屠教已经做大,《老子化胡经》已经难挽大势了。
但是,话说回来,现在还是三国时期!
浮屠教在华夏,还被道门狠狠地压着一头!
浮屠教的僧人,还在自称“贫道”!
这《老子化胡经》一出,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王上真天人也!”张琪瑛听完姜耀的讲述,美目中闪烁着兴奋与敬佩的光芒,“之前,我们五斗米道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益州一带。但现在,有了《老子化胡经》这一利器,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完全可以放宽放远。不再局限于益州一隅,而是应该放眼整个华夏十三州。将华夏十三州众多的浮屠信徒,转化为我五斗米道的信徒!”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格局小了不是?爱妃何必仅仅将眼光,局限于下华夏的故土十三州?比如吾的白沙州吧,全体军民百姓,有七八成是浮屠的信众。因为那什么珈蓝圣女地鼓动,很多人暗中反叛我天策军,我天策军震怒,寺庙收归官府,所有僧尼贬为奴隶,牵扯到的贵人百姓也一概贬为奴隶。但是,话说回来,还有没被此事牵扯到的信众呢?虽然,我天策军宣布,白沙州严禁传播浮屠教,严禁私藏浮屠教典籍,但是,这种思想上的事,用强制的效果并不算好。”
张琪瑛冰雪聪明,立刻领悟了姜耀的意思,接口道:“那就该我们五斗米道出马了。天策军禁止浮屠教在白沙州传播,可没禁止五斗米道。我们向他们传授《老子化胡经》,让他们改信五斗米道,整好弥补了他们心灵的空缺。”
姜耀道:“也不必紧紧局限于白沙州。除了白沙州,还有贵霜的残余小朝廷,还有百乘和朱罗,都是浮屠教的地盘。对了,安息国有什么琐罗亚斯德教,老子完全也可以化他们的神灵。还有罗马的光明教的神灵,老子都可以化一化嘛。”
这才是姜耀指点五斗米道的真正目的。
还是那句话,头脑中的阵地,天策军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世间需要心灵寄托的愚蒙之人多了,如果他们非要信一种东西做精神支柱的话,单靠强力禁止是行不通的。
既然如此,何不引导他们信仰,受天策军掌控的五斗米道呢?
“什么?还有,贵霜、百乘、朱罗、罗马和安息?那……那……”张琪瑛小美人太过激动,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美目之中闪耀着期待的光芒,道:“如此一来,我们五斗米道,岂不是有传遍寰宇的可能?”
姜耀道:“当然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们五斗米道,要想传遍寰宇,自身也要努力进行一些改进,便于百姓接受。比如,五斗米道这个名字就不怎么好,可以改名天师道。再比如,你们入道需要交纳五斗米,虽然不多,但是还是设置了门槛,这就不好。你们现在,又不打算造反,积聚那么多粮食干什么?凭白惹官府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