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信息交换
在张晚等人的协助下,袁进指挥的船队顺利地靠岸了。
不过这处渡口实在太小了。尽管朝鲜一方只保留了一座栈桥,用以继续装卸王世子赠送给沈有容部的礼物和银两,还是有两艘二百料的战船静静地飘在河道上。
“刚才船上不好行礼,现在给您补一个。”袁进纵身一跃,稳稳地跳到岸上。张晚等人就在近前,他便顺遂地补了一揖。
“袁将军实在是客气了。”张晚连忙还礼。
“敢问张”袁进顿了一下。“.参判,官居几品,在兵曹管着什么事?”
张晚年轻的时候曾随团朝天,还仔细地研究过大明朝的官制。只要一报官名他就能将对方的官品地位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反过来,海寇出身的袁进就不晓得那么多了。他对朝鲜官职唯一的了解,就是六曹对应六部。
张晚笑道:“在我国,参判是三品官,每曹都有,差事上近乎天朝的侍郎。但藩邦小臣,不敢自比天朝大臣,袁将军平常视之就好。”
“原来是堂上官。”袁进又作了个揖。“在下失礼了。”
“不敢不敢。”张晚再还礼。
说话的时候,中军水师左哨的副哨官,被沈有容招降的另一位海寇蔡三策也下船赶了过来。
沈有容没有把他俩分开,而是塞到了同一支队伍里一齐任用,以彪炳自己“用人不疑”的态度。不过,沈有容也不担心袁进和蔡三策降会而复叛,因为他俩指挥的这支军队并不是那支和他们一起被招降的海寇旧部,而是一支实实在在的山东海防营兵。
这支海防营兵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在山东本地有家有室,有业有田的良家子,袁进和蔡三策就是又起了歪心思,也不可能指挥这些人调转枪头对抗朝廷。
“袁千总,这几位是?”在袁进的多次纠正下,蔡三策已经习惯了用官职名称而非江湖上的黑话来称呼袁进了。
“这位是兵曹的张参判,你可以把他看作兵部侍郎。”袁进自己也被体制规训了,即使藩邦小臣天然地矮大明官员一头,张晚自己也这么说,但他也还是不敢对这位可比“兵部侍郎”的大官拿腔拿调。
“见过张参判。”蔡三策观察袁进的神态,最后选择恭拜。
“不敢。藩邦小臣而已。”张晚连忙谦辞。“敢问足下尊姓大名?现居何职?”
“在下是提督沈公有容麾下中军水师左哨副千总,蔡三策。”蔡三策挺起胸膛说道。
“原来是蔡副千总。失敬。”张晚作揖。
“张参判客气。”蔡三策还礼。
“这二位是?”袁进这时才将视线投向张晚身后的两人。
尽管张晚对郑斗源先前骄横跋扈的行为很是不满,但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为了避免让外人看笑话,他也还是摆出一副笑意,好生介绍道:“这位是令旨迎军副使,议政府检详郑斗源。”
“不才郑斗源,见过袁将军、见过蔡将军。”面对这些一眼看上去就很是威武雄壮的明军武官,郑斗源完全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他嘴角尽力上扬,脸都要笑烂了。
“原来是郑.”袁进不知道议政府是个什么东西,也不晓得检详是个什么官儿。哽了一下之后,他还是决定称郑斗源为副使。“.副使。这厢失礼了。”
“不敢。”郑斗源连忙还礼,姿态谄媚至极。
“这位是使团的书状官,礼曹佐郎高用厚。”转过头,张晚又介绍书状官高用厚。
“不才高用厚,见过袁将军、见过蔡将军。”高用厚倒是不卑不亢,只合礼地作了两个揖就打直了身子。
“原来是高佐郎。失礼。”袁进行礼,蔡三策立刻跟上。
“不敢。”高用厚笑着还礼。
“张参判”一番必要的客套与寒暄之后,袁进立刻就想要切入正题。不过。张晚却笑着打断他道:“袁将军、蔡将军。烈日炎炎,咱们还是去那边坐着说吧。”
袁进顺着指引看去,见到的正是那个张晚用来揶揄郑斗源的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