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宪台的翻译
第356章 宪台的翻译
方震孺被郑士毅的反击给弄懵了。他无法接话,甚至不知道郑士毅为什么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敌意。
倒座房里的气氛陷入了沉寂。作为房间里最没有话语权的人,兵马指挥杨樟恨不得一个踏步离开房间,好摆脱这个让他深感如芒在背的氛围。至于案子,去他娘的案子,怎么样都好,随便找个说法赶紧散了吧。时候不早了,他还想回去吃饭呢。
尽管顺天府推官谭世讲很不喜欢郑士毅那咄咄逼人的样子,却也不愿意主动去触郑士毅的霉头,所以自话头被沈光祚拿走之后,他就一直闭着嘴没插过话。但相对的,他却很认可郑士毅的思路。人死了,却找不见死者的银子,那这人大概就是因为银子而死的。这人一定是因为银子死的!
最后打破沉寂的人是顺天府尹沈光祚,他凝神盯了郑士毅一会儿,最后眼睛一眨,皱着眉头也跟着舒展了开来。“郑百宰,这案子才刚开始查。现在连这家人姓甚名谁都还没问,案子是否与之有关,还是不要妄下定论的好。”
沈光祚一开口,方震孺立刻就默默地点头附和了。
“您说得没错,但我还是那句话。即使没有从这个院子里搜出死者的钱财,这家人也不能排除嫌疑。”郑士毅深深地望着沈光祚,全然没有搭理方震孺。
沈光祚没有反驳,而是顺着郑士毅的话往下说:“郑百宰说得在理,目下是不能排除这家的人的嫌疑。可有关无关,不是我们这些人上下嘴皮一碰就能知道的。案子总归是要慢慢审,细细查的。谭推府!”
谭世讲久没说话,嗓音都有些歪了:“下官在!”
“让衙役封锁现场,收殓尸体,再把证人带回顺天府安置。”沈光祚命令道。
“啊?带回去?”谭世讲蒙了,他只以为沈光祚是在和稀泥,没想到沈光祚又把事情揽到了顺天府的身上。谭世讲看了方震孺一眼,心想:既然是巡城御史公署接的案子,就让他们来收押审理啊。
谭世讲没敢出言反对,沈光祚也没有遂他的意愿。“对!带回去。不过在那之前,先把银子还给人家吧。这又不是什么赃款,官府没必要收缴。”说着,沈光祚又看向方震孺和郑士毅。“方御史,郑百宰,这天都快黑了,今天就这样,如何?”
“好啊。”方震孺立刻应道。
“哼!”郑士毅冷哼一声,起身离开了。
————————
明时坊盔甲厂附近棋布着许多专门用于出租的房屋。每到春闱夏考,给这片地方做中介生意的牙行,就会像贡院附近的客栈、酒楼一样,迎来一大笔买卖。
不少家境优渥的举子不愿意去客栈、酒楼下榻,同几十上百人蜗居一隅,就会花大价钱在这附近办一个三到六个月的短租。待金榜放出再考虑续租或是退租。一些有钱的大老爷、小少爷,甚至一进京就连书童带侍妾,把早已租到的房屋给塞得满满当当了。
时年四十七岁的老举人文震孟,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大老爷。
文震孟出身于一个书画世家。其高祖文林官至温州府知府,卒于任内。其曾祖文壁,虽九举不售,只靠着推荐混了一个职低俸微的从九品翰林院待诏,却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为“吴门四杰”,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对于后者,民间亦讹称“江南四大才子”。而在这“江南四大才子”之中,文震孟的曾祖文壁是最长寿的一位,享寿九十,坊间传其执笔而逝。
到文震孟自己,虽也是九试不第,但也是擅诗擅文擅书法的大家。光是在京里待考应考的这段时间,就有不少雅慕其才学的人专程来找他,以重金求讨佳作,而文震孟都一一婉拒了。唯一得他青睐优待的,只有那个和他一样学途坎坷的老举人王徵。
那日会试结束之后,王徵经不住文震孟的盛情邀请,就和他一起去把三元楼的租给退了,并带着不多的行李搬到了文震孟租住的宅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