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38章 古文尚书是伪经?

  三言两语就定下了礼经编撰,群臣都很意外。

  他们本以为还会就是否需要校注四书五经展开争论,哪想到皇帝一开口,就让五经校注进入实施阶段。

  甚至,《礼经正义》的编撰已经不止是校注了,是对《礼记》等典籍进行删改——

  必修和选修说着好听,其实就是有选择的删减。

  如果不是学习《礼记》的人很少,《礼记大全》又是元朝陈澔所注、杂采诸家为疏,和朱子的距离远了点。他们一定会极力反对,维护原本的《礼记》。

  现在,他们只能看着《礼经正义》的内容被定下,等待完成编撰后,成为科举标准。

  那些信奉理学、憋了一口气的臣子,在皇帝接下来谈到《尚书》校注时,终于爆发出来。

  信奉理学的大理院右少卿吕维祺道:

  “陛下,《尚书》为孔子编撰。”

  “九峰蔡氏受其师朱子所托,撰《书集传》注《尚书》,又得朱子订正。”

  “《书经》至是而大明,如揭日月矣。”

  “臣以为加标点断句即可,无需重新注释。”

  这个说法,得到很多臣子附和。

  《尚书》虽然不是朱熹注释的,却是他的得意弟子所注。

  这部注疏也确实是好,以至于佶屈聱牙的《尚书》,学习人数竟然比《春秋》《礼记》还多。

  朱由检对《尚书》的认识远称不上深入,根本不可能推翻蔡氏的注释。

  但是他却知道一点,那就是《古文尚书》被后世出土的清华简证伪。

  这对儒家来说,简直是要命的事情——

  著名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经,就是出自古文尚书的《大禹谟》。

  现在的儒家学子将这十六字当成尧舜禹相授之心法,朱由检还把它们写在中极殿两楹,将来被证伪后,可能产生大风波。

  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确保无论《古文尚书》是否被证伪,都不影响十六字心经的地位。

  故而朱由检在思虑之后,向群臣道:

  “《朱子语类》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

  “又曰: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

  “朕深以为然,觉得《古文尚书》不可信。”

  “故而大明的书经,要采用《今文尚书》。”

  “以蔡九峰对《今文尚书》的注释为基础,校注其中缺漏。”

  “对于《古文尚书》和注释,则是废弃不用。”

  这个态度,让群臣惊得一时失语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要废弃《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