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14章 军歌和角抵戏

  京津公路的停车场,李玉和周茂兰等人,正在送别黄宗羲。

  他是要去潞藩上任的,践行自己对重制礼乐的想法。

  这一去不知多长时间才回来,黄宗羲听着熟悉的《送别》声,不由有些伤感: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这次远赴南洋,可谓天涯海角。”

  “也不知回来的时候,诸位故交还有几位存在?”

  送行众人听到,更添几分愁绪。周茂兰道:

  “吾等身在京城,尚且能保平安。”

  “但是太冲兄远赴南洋烟瘴之地,一定要小心些。”

  “这是皇上命太医院和卫生总署整理的《开拓者营地卫生管理条例》,太冲兄一定要仔细看。”

  嘱咐黄宗羲到了南洋一定不要喝生水,注意防蚊防疟疾。还特意送了一堆药品,让他随身带着。

  显然,在内廷任职的他,已经接受了皇帝对太医院等衙门的改变,并且非常信任。

  黄宗羲虽然对当今皇帝有看法,但是不代表他不佩服当今皇帝。

  毕竟不管怎么说,皇帝都为他父亲平反、并且给他封爵、让他践行理想的人。

  尤其是皇帝前段时间提出的需求理论,彻底折服了他。让他认识到自己在学问上,都远远不能和当今皇帝相比。

  前几日他为了质疑皇帝提出的“秦朝非天朝说”,被倪元璐、张镜心等人驳倒,更是给了他沉重一击。让他认识到就算在年轻一代中,他都不是绝无仅有的人。

  所以,他才不顾老师友人劝说,坚持在年底的时候南下,尽快去潞藩践行自己的理念。

  李玉因为撰写《清忠谱》的关系,和周茂兰、黄宗羲等东林君子后人很熟悉,也得到他们接纳,此时道:

  “太冲兄不惧艰险,南下辅佐潞王开藩。”

  “李某新谱了一首曲子,且为太冲壮胆。”

  指挥皇家乐团的演奏员,将他为《颂帝国》谱的曲子奏出来。

  一时间,雄壮的乐声响起,冲淡了离别氛围。

  黄宗羲听到李玉谱写的《颂帝国》,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眉头皱起。

  李玉见此情景,在乐曲结束后询问道:

  “这首曲子如何?”

  “太冲兄有何建议?”

  黄宗羲皱着眉头说道:

  “曲子不错,陛下写的词也可以。”

  “但是伴着曲子唱出来,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味。”

  “以这首歌作为国歌,窃以为有些不妥。”

  周茂兰、魏学洢等人,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人认同黄宗羲所说,也有人觉得这首歌不错。

  但是总体来说,它没有征服众人,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用这首歌做国歌。

  李玉想着皇帝的话,喟然叹道:

  “陛下也觉得这首歌没有尽善尽美,所以在礼法中,没有定《颂帝国》为国歌,而是说国歌为大明帝国歌。”

  “看来哪首歌成为大明帝国歌,尚且值得商榷。”

  这话一出,黄宗羲等人顿时来了兴趣。

  李玉的话,无疑是在表明大明帝国歌未定,不一定采用《颂帝国》。

  这岂不是说他们也有机会、可以创作乐曲作为国歌?

  一时间,这些自诩才学的年轻士子,开始磨拳擦掌,想要写一首国歌出来。

  毕竟重制礼乐不仅有礼,乐也同样重要。国歌无疑是乐的表现,在重制礼乐中有重要意义。

  如果他们能创作出一首歌曲做国歌,那可是青史留名的事情。甚至以当今皇帝的大方,有可能获得爵位。

  很多人已经在琢磨着,如何创作国歌。

  李玉心里也有这个想法,但是这时不是探索创作的时候,他又向黄宗羲道:

  “陛下为《将军令》写了一首词,作为海军军歌。”

  “太冲兄去南洋走海路,且用这首歌壮胆。”

  指挥皇家乐团,演奏起改编后的《将军令》。《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在大明京郊响起。

  这首歌的用词非常直白,黄宗羲虽然觉得不够文雅,但是听到“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这句词,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

  他去南洋辅佐潞王开藩,可不就是为了理想去闯。

  若非为了践行自己对重制礼乐的想法,他又何必去南洋?

  一时间,他忘记了对当今皇帝挑刺的本能,举杯向李玉等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