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13章 大明国旗 国徽 国歌

  皇帝划出来了道道?张镜心有些不解。

  他仔细思索皇帝说过的话,心有所悟地道:

  “皇上让我不要违背朝廷政策、随意与大国为敌。”

  “这个大国,应该是指三星、四星国家,实力至少能与朝鲜相比。”

  “如此说来,皇上对边事还是谨慎的,不会让武将随意挑起边衅。”

  以大明的实力,只要不同时与周边国家为敌,边疆的小势力几乎称不上什么威胁。

  如果没有建虏等外患,大明完全有实力征服安南。现在即使建虏未平定,但是安南却在陷于分裂。

  如今的安南,至少被分为四个势力。它们联合起来或许能称为三星国家,但是分散开来,每一个只相当于一二星势力。

  难怪皇上看不上他们,让自己放手施为。

  这个发现,让张镜心有些兴奋。因为他认识到,这真是个立功的好机会。

  如果自己在不动用大军的情况下,就率领使团征服了安南。将来论功行赏时,皇上必不会吝啬侯伯之位。

  他有可能同班超、傅介子一般,成为青史留名的使臣。以后说不定就会像郑和一般,画像悬挂在理藩院——

  这个画像,是皇帝强行让理藩院悬挂的。鼓励理藩院的官员以郑和为榜样,收伏诸多外藩。

  理藩院官员反对不得,内心却深以为耻,希望用更多的画像,冲淡郑和的功绩。

  张镜心察觉到这个机会后,就有些蠢蠢欲动,坚定了放手一搏的勇气。

  此时,他又听到袁可立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皇上前些日子明确规定:”

  “与大明为敌的国家和势力,尽皆视为蛮夷。”

  “对待蛮夷就用蛮夷的方式,可以随意用兵威压他们。”

  “而且对一星、二星势力,大明贵族可自行组织军队开藩。”

  “就算是没有贵族身份的,也可以在征服献土后,获得世袭爵位。”

  “你说按这个办法,应该如何对待安南各方势力?”

  张镜心毫不犹豫道:

  “愿意听命朝贡的,自然是大明藩属。”

  “不愿接受朝廷命令的,那就是叛乱自立的蛮夷。”

  “学生作为大明臣子,可以征讨他们。”

  袁可立哈哈大笑,抚着胡须说道:

  “如此,你就是合格的使者了。”

  “皇上要培养的,就是你这样的使臣。”

  鼓励张镜心放手施为,不必有所顾忌。

  在了解大明军事力量的他看来,这是没多大危险的事。

  就算张镜心不小心失败了,对朝廷也基本无损。

  甚至能用他死亡为借口,征讨安南不臣。

  当然,能成功还是要成功,袁可立希望自己的门下,有更多的人建功立业。

  张镜心此时在明白皇帝的想法后,建功立业的心思完全占了上风。但他仍旧有些担心地道:

  “安南是个大国,实力至少能与朝鲜相比。”

  “学生担心冒然动手,可能无法胜利。”

  这是他心里最大的担心,也是他来找袁可立的原因。

  对此,袁可立很是关切,问他道:

  “皇上派了锦衣卫随行,没有说让你携带多少护卫吗?”

  “若是有几百新军随行,战力至少相当于蛮夷几千人。”

  这是枢密院根据大宁之战的结果修正杀伤力指数后,所得出的结论。

  除了建虏的实力较强些,大明没有信心一对多之外。对其他周边的外夷,他们认为一个大明新军就能顶对方五个甚至十个人。

  安南军队的战力不算多强,几百新军过去,就相当于对方几千人。

  这个实力保护使团绰绰有余,甚至用得好的话,足够建立班超、傅介子的功绩。

  张镜心对这些最新的军事知识不太了解,听到袁可立解说,才明白大明新军如今拥有何等战力。

  他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地道:

  “皇上没说让我选兵,但是却赐下蟒袍玉带,说是相当于王侯身份。”

  “这是不是在说,我的护卫人数,也和王侯相当?”

  袁可立琢磨了一下,说道:

  “或许如此。”

  “侯爵有两个卫的兵力,但是带入大明的护卫,不得超过封地方里数,也就是四百人。”

  “藩王封地方千里,但是藩王的宅邸和护卫,都是和公爵相当,是五百亩和五百人。”

  “估计你的卫队人数,在四百到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