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786章 君君臣臣民民(第2页)

朱由检看他陷入沉思,继续道:

“君臣民的关系,应当从两个方面解释。”

“先生可曾听说过集体和个人?”

这种新名词新概念,刘宗周自然是不知道的。他虽然能明白字义,却不知道皇帝说的是哪一点。

而且他还知道,当今皇帝有很多奇思妙想,这也是他最缺失的一点。

所以他在重制礼乐上,才不介意配合皇帝,而非像建文君臣那样,顽固地想要恢复周礼。

躬身行了一礼,刘宗周向皇帝道:

“请陛下赐教!”

“臣洗耳恭听讲解。”

朱由检斟酌着话语,用自己学过的辩证法,向刘宗周解释道:

“以集体而论,‘民为贵,臣次之,君为轻’是对的。”

“朕即使身为皇帝,也会尊重朝廷大臣决议,无论廷推廷议廷鞫,都有更高效力。”

“将来国会建立后,它的效力会更高,在大事集议上,高于朝廷大臣决议。”

这句话语,决定了国会的地位,那就是最高权力机关,高于朝廷和皇帝。

刘宗周作为筹办国会的负责人,对此非常激动,当即就下拜道:

“陛下有此见解,当真万民之福。”

“臣为天下贺喜!”

朱由检笑着让他免礼,继续道:

“集体之外,还有单独的个人。”

“以个人而论,就要反过来了,应该是‘君为贵,臣次之,民为轻’。”

“君主最为尊贵,臣子则要次之,单独小民最轻。”

“这就是‘君君臣臣民民’。”

绕了一圈之后,还是在推行这句话,把它作为“君臣民共治天下”的理论来源。

刘宗周眉头紧皱,认识到皇帝是在用“君君臣臣民民”,对抗“民为贵,臣次之,君为轻”。这样皇帝在儒家理论中,仍旧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一时不知道是否应该接受,皱眉思索起来。

朱由检见此情景,知道刘宗周心中在天人交战,当即加砝码道:

“五代之时,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先生认同这句话吗?”

刘宗周当然不认同,他可不想回到五代十国的时代,当即道:

“此为目无君父之言、荒谬绝伦之语。”

“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陛下不可言此!”

强烈反对皇帝说这种话,认为这种话就不应该从皇帝口里说出来。

朱由检见他反应这么大,当即口头道歉,说是自己失言。然后又问他道:

“若是天子的地位不如臣子、民众尊贵,那会导致什么情景呢?”

“像这种目无君父之言,会不会纷纷涌现?”

“先生觉得,应该如何避免?”

刘宗周这下明白了皇帝的想法了。因为皇帝在担心他认同民贵君轻后,会有更多的人不把君主放在眼里。

虽然他觉得事情不一定如此,但是想到五代十国时期文人在武将面前的地位,最终还是赞同道:

“以个人而论,确实是陛下最尊贵。”

“应当遵守‘君君臣臣民民’,不可擅自逾越。”

终于听到这句话,朱由检击掌称赞起来,夸奖刘宗周道:

“先生说得好啊,‘民为贵,臣次之,君为轻’和‘君君臣臣民民’,就是一体两面。”

“应该从集体和个人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

“朕希望先生写一篇文章,把这些教给天下世人。”

“天下士人也可据此发表文章投稿,优秀者授与公士甚至元士身份。”

打算举办一次征文,把这个道理深入人心。

至于它是不是圣贤本意,根本不予讨论。

刘宗周显然明白皇帝这个做法的用意,但他此时此刻,只能苦笑而已。

这两句话的解释虽然在学问上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对治政来说,根本无可商榷。

否则就可能像皇帝说的,会有人无君无父、天下陷入混乱。

所以这个道理,只能成为定论。

他这个被当今皇帝重用的臣子,也有写文章向天下解释的责任。

所以他躬身接下这个命令,回去后仔细斟酌,翻阅诸多典籍,把皇帝要求的文章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