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是同一个人!!!(第2页)

虽然看不清少年的脸,但那身湿透的校服,以及与救人视频中高度相似的身形,几乎瞬间就让所有人将两个画面联系了起来!

与此同时,那个吐槽“马脸警官”过于死板的微博,也被神通广大的网友挖了出来。

博主补充了细节:

“对对对!就是这个警察!脸有点长,表情特严肃!那学生看着好狼狈,头发衣服全湿了,在那说了几句,好像是想通融一下,但这警察就是不松口,说什么迟到就是迟到,规矩不能破!最后那学生就自己走了……”

两边信息一对照,真相呼之欲出!

网络舆论的风向,瞬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和汇流!

如果说之前是对“无名英雄”的赞扬和对“铁面警察”的零星争议,那么现在,所有的情绪都找到了宣泄口,汇聚成一股指向“马脸警官”和僵化规则的愤怒洪流!

“我日啊!搞了半天,英雄救了人,结果连高考考场都进不去?!”

“这他妈叫什么事?!救人难道还救错了?!”

“那个马脸警察!你有没有心?!人家刚从洪水里救了五个孩子出来!浑身湿透!迟到半小时怎么了?这种特殊情况不能特殊处理吗?!”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都不懂?!”

“寒窗苦读十几年,就因为救人,连个机会都不给?滨江三中的领导呢?教育局的领导呢?出来说句话!”

“强烈要求给这位同学一个补考的机会!”

“必须严惩这个冷血警察!简首是滨江的耻辱!”

“#滨江考生救人反被拒考场外#”

“#寻找滨江最帅逆行考生刘陪阳#”

“#马脸警官出来道歉#”

一个个带着强烈情绪的标签,如同病毒般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扩散。*躌?4.墈/书_ ¨首\发-

紧接着,各大媒体也嗅到了这股巨大的流量和话题性,纷纷下场。

《滨江日报》公众号头条推送:《暴雨中的抉择:高三考生刘陪阳,你救人的样子,是滨江最美的风景!》

滨江电视台新闻频道紧急插播短讯,滚动播放救人视频片段和事件概述,主持人语气激动:

“……我们为刘陪阳同学的英勇行为点赞!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但同时,我们也对后续发生的事情深感遗憾。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面前,我们的规则是否应该保留一丝人性的温度?……”

企鹅新闻弹窗:《热议!高考生救人后迟到被拒入考场,规则与人情谁更重要?》

网一新闻:《“我救了五个孩子,却失去了我的高考”,滨江考生遭遇引全网心疼》

无数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切入,或赞扬,或惋惜,或探讨规则的边界,或呼吁给刘陪阳一个交代。几乎所有的声音,都站在了同情刘陪阳的立场上,认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救人壮举理应得到肯定,而考场规则应该表现出应有的弹性。

舆论彻底发酵,如同被暴雨催化的洪水,汹涌澎湃,席卷了整个网络空间。

……

滨江三中考点外,临时搭建的防雨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