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导演卡特》第六期首映票房顺序如下。
《百年教育》亿。
《全职奶爸》亿。
《上台》亿。
《拜欲教》亿。
《和亲》亿。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网友惊呼,热搜咔咔冲上去了。
上一期因为诺尔家族、s区还有世界首富的热度太高,所以票房总体虚高, 而这一次票房回归了正常!
网友再次震惊了, 《百年教育》这类型电影居然能拿到首映冠军!!
一看第二名是威廉的《全职奶爸》, 大家对此表示正常,而《拜欲教》这类型电影居然能拿到首映4亿多的票房, 这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都是什么人在看《拜欲教》啊,不会是自己身边的人?就算w区大力支持《拜欲教》也不至于吧……
全球网哗然不止。
不过吴歌等人也是很吃惊。
吴歌:“《百年教育》不是那种高票房的类型片啊,怎么还拿到了票房第一呢?”
有部分原因是《邱生自传》,事实上很多人是因为之前看了《邱生自传》, 听说《邱生自传》的导演即将有新作上映才去看的。前作对后作的作用相当重要, 首映当天基本上粉丝抢票,所以这个情况也是很多人预料之中的。
其次,A区、w区、h区、r区等人口大区的给力也相当重要,A区就不用说了, w区是众所周知在推《百年教育》的区, 而h区本来就有看这类型电影的市场,他们的影视受众在多年的严肃影视的熏陶下, 对《百年教育》接受程度很高,普遍认为这是值得看的作品。
据h区名嘴的说法是, 一部作品主要分为三个维度。
喜不喜欢。
好不好看。
好不好。
这是三个独立的评价维度, 喜不喜欢是完全的个人标准,一个人喜欢某部作品, 不代表这部作品好看, 也不代表这部作品是客观意义上的好作品;好不好看, 有主观的成分,也有客观的成分,主观在于每个人对于好看的标准不一样,客观在于人对于好看的标准存在客观性;而一部作品好不好,是集大多数人看法出来的相对客观性,一部好作品,可能被人觉得不好看,也不被喜欢,大多数的世界名著都有这个待遇。
这三个维度是独立的,同时也可以重叠,当三个维度完全重合的时候,这部作品就是对某个人来说的神作。
而评价的时候分清这三个维度很重要。
覆偾名嘴说:“在我看来,《百年教育》首先是好作品,其次,在我看来很好看,最后我也很喜欢。《百年教育》拿这个票房挺好的,可以激励我们重新关注回作品本身,回到人本身。现如今老派作风的电影太少了,全世界都在疯狂创新疯狂拥抱先锋,但我个人还是保守派,更喜欢扎实的人的故事吧,这部电影我会推荐给身边的人。”
同时,r区的知名节目主持人说:“《导演卡特》的五部电影我都看了。本世纪以来我们区的电影界一直被外界嘲拍不出好作品,只能拍小圈子自嗨的作品,最近了解了《导演卡特》,我觉得我们真的认真思考,本区的电影市场该拍什么电影了。”
毫无疑问,《导演卡特》刺激了各区电影人和电影迷。凡是关心电影的人,即使不被《导演卡特》的电影刺激到,也会被它们的票房刺激到!
26个区,因为文化差异等问题,《导演卡特》走的还不是很远,但确实在慢慢地被各区接受。
已经有好几个区的网友说,希望自己的区也能有电影上《导演卡特》。
上次的时候他们就有讨论了,这一次当然讨论得更激烈了。
“我们也有好导演!《导演卡特》什么时候扩容,让更多导演参加啊!”
“对,我们e区虽然现在关注的人不多,但只要有e区的导演上去,关注的人肯定就上去了,《导演卡特》应该扩容!我们e区的市场也是市场呀!”
这个e区是全球文艺低迷状况下少数影视市场比较繁荣的区域,正如他们所说,他们确实有几位享誉全球的大导。也是因此,他们区内人才不怎么重视《导演卡特》,毕竟本区的电影就已经很饱和了,不需要外来引进。
可是e区人竞争性强,发现自己原先小看的小综艺摇头一变,亿的大肥肉!他们怎么能羡慕妒忌。要知道,这可是面向全球影视市场的大平台啊!
再有海森堡财团的护航,未来的全球市场风向根本无法预测啊!
e区部分人的说法引起了关注。的确,《导演卡特》目前主要是以A区为主的,它本来就是A区起来的,这很正常,但是不是可以再有一点改变?
扩容或者分流,再扩大规模呢?
这部分声音非常大,人们在感慨电影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区的导演没有去《导演卡特》?我们区谁能上去比划比划?
这场文艺竞争,已经无形之中跟区域绑定起来了!
好几个百万播放的视频都在讨论着自己区如果上导演,应该上谁,这个谁上去会拍什么电影,能拍得赢吗?
要知道,几乎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舒适区题材,万一上去比划不成,抽到了自己最不擅长的题材,岂不是要被全球网友笑话?
想到这里,有人说:“对啊,上《导演卡特》风险大,而且它那个拍摄流程和压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抗得住的。我们区哪个导演能既保证质量又保证速度地拍好呢?”
对此,威廉背后的娱乐巨头华氏兄弟有着不一般的认识。
《导演卡特》票房出来的时候,他们当即开了一次董事会。
之前那位路总开门见山,直说:“我们还没有把这个机遇利用起来,海森堡打造的全球向平台,的确是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或许我们可以找桑托斯先生再聊一聊,统合更多资源,做到更多事情。”
“没错,《导演卡特》今非昔比,在好几个区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似电影节、电影展之类的东西,每次上映的讨论度、话题度也是相当高的,而我们还没有完全利用好它带来的增益。”
董事会大部分人同意了他的说法。
有人心情复杂道:“最初海森堡进军文娱市场,我是不怎么看好的,没想到转眼一年半过去,居然走得这么远,该说不愧是海森堡财团吗,他们真是没有做不了的事情。”
路总:“海森堡是仅次于赫尔格的大财团,他们的视野毕竟非同寻常,当年他们全世界收购的时候,多少人嘲笑他们愚蠢尽收购劣质资产,抄底都不挑好的抄,然而十几年后他们发展成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谁想得到呢。”
说时,路总忍不住赞美海森堡和赫尔格的友谊,如果没有赫尔格不断革新的技术支持,海森堡也不可能走到这一步。技术改变世界,人才影响世界。周总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大白话而已谁都能说。而周总付出了行动,历尽艰辛,才终于成功。
是那个不想被世界改变的人,如今改变了世界。
董事会成员心情复杂,再一看拉出来的《导演卡特》分析,面色变了又变。
今年半年快过去了,《导演卡特》上半年出了两期电影,共十部,风采各异,其中《邱生自传》、《诬告》的票房突破了三十亿,很可能成为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如今文艺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它们的出现过于耀眼。
抛开质量不论,这个票房已经说明了《导演卡特》在商业上的成功,而这还只是电影本身带来的收益,再加上家庭影院电视box等渠道的收益……实在难以想象。
C区有机构评估《导演卡特》的价值已经快到了300亿以上。
谁还能小看这区区一个综艺的价值?
华氏兄弟还好提前入场了,不然真是错过了时机。
路总:“《全职奶爸》这次成绩还行,让威廉继续拍。我们也该是做更多商业性实验的时候了。”
聊到这里,董事会众人终于笑了笑,转头开始聊起w区的大变。
路总笑了笑:“现在怕是各区管理局的人也有想法了吧。”
有人:“哪能没有想法呢,这次的电影五部有四部高强度批击了管理局,我想他们也很尴尬吧,不同管理局的接受程度不同,我想他们或多或少会有想法。”
这倒是个风险因素,因为你不好预料管理局的下一步行动。有部分管理局可是标榜理性组织的非理性组织呢。
-
其中,r区管理局文娱部的人已经开始了思考。r区内电影市场低迷已久,这次《导演卡特》带来了新活力是好,但是接下来呢,光如此就够了吗。
我们要不要再积极争取一下什么?
“可是……与其说我们的电影人才稀缺,还不说受众的口味越来越固定。”
-
与此同时。
h区影视市场的众多能人虎视眈眈。
限制他们的好像只剩下《导演卡特》的拍摄时间。
“如果拍摄时间能有一年就好了,这个时间限制了很多类型的电影啊。”
“对,特别是特效电影、科幻题材的电影。这个时间限制让即使是华氏兄弟投资的电影也做不出太好的特效。”
“特效电影的关键是细,光砸钱还真不一定砸的出来。”
当然,《导演卡特》不是没有特效电影,《星舞》不就是集全球动画行业精英才终于制作出来的吗,但它是个不可复制的奇迹,是舟导疯狂烧钱烧出来的,我们能有舟导那样的财力和人脉?
h区的讨论声越来越大,甚至多次上了新闻的头条。
其中,h区有位导演的呼声的最大,网友都在讨论如果他参加《导演卡特》,不知道能不能拿下第一。
导演朴基道本人心里也想:“这个《导演卡特》,我要不要也想办法参加呢。”
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
同时。
s区经过一阵风波,他们影视圈的人也反应了过来。
这些人反思起了自己的电影市场。
今年,他们票房前十有六个是超英题材,其他也都是不同形式的个人英雄题材,他们虽然一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影市场地位,但很明显,这绝对不是健康的市场状态,再这样下去,s区电影市场必毁无疑。
可是,他们自己也困惑啊,区域内的市民越来越喜欢快餐的作品,他们也只能喂这类电影,久而久之,市场就变成了快餐的天下,去年的票房前十更是被其他区嘲笑全是烂片。
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