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小凝 作品

第 78 章(第2页)

女子望着那一条红绸,无声许久,忽然无奈地笑了一声,转头看向泊影时眉宇间萦绕的忧色尚未散尽。

“从来没有人听我说这些,最初那几年我也从不敢同旁人提起。抱歉让你们被迫听了这些陈年旧事。”

“不会,”泊影摇摇头,对她歉意一笑,“是我们勾起了夫人的伤心事。”

那女子笑着又与二人说了两句,随后有些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柳梢掩映着的红绸,而后道别离开。

待到妇人越走越远,身影消失在山林之间,泊影突然转身大步迈向树下,在一条条红绸中仔细翻找。

她目光穿梭在柳梢间,开口问向身后的人:“赵云奕,你有没有感觉,方才那位夫人与临安一人有些相似。”

“赵弗章。”

赵云奕对她的话并不意外。他走到泊影身边,替她拨开眼前阻挡视线的柳条。

泊影抚过眼前一条红绸时忽然顿了顿,轻轻将其展开细看,忽然问道:“先帝生前最喜爱的是哪位妃嫔?”

赵云奕顿了顿,好像预感到了什么。

“娴妃王氏。”

先帝在位时王谢仍为世家之首,他也从不掩饰对于娴妃王氏的宠爱,甚至曾有过废后改立王氏的传言。后来赵淳弑兄篡位,先帝后妃无一幸免惨死宫中。直到赵淳即位之际血洗朝堂,王家失了实权开始落败,最终走向衰亡。

泊影稍稍侧身,将那一条红绸牵到赵云奕面前。

经过数十年的风吹雨打,红绸边缘蜷曲破损,最初的墨迹早已淡去,新墨复上的痕迹也开始褪色。好像有人不甘心就此淡忘,一遍一遍执着地书上两人的名字,以短短的一条红绸绑定永世之缘。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当是先帝的名讳。”泊影轻声说道。

赵云奕定睛望去,依稀辨认出红绸之上的两列字迹。

赵湛。王莺莺。

两个名字经过日晒雨淋,已经辨认不出原本的模样。而从复上又洇开的墨迹中却不难看出,落笔之人一笔一划极为郑重,仿佛两人于红丝缠绕间并肩而立。

泊影掌心轻轻托着这一缕破败而坚韧的红绸,落在其上的视线却分外冷静。

“我一直以为,赵弗章是余贵妃情急之下寻来的孩子,可他偏生又与赵淳生得相似,故而多年从未引人怀疑。现在看来,正是因为余贵妃思虑周全,才将他抱进宫中顶替白途,使之以三皇子的名义留在宫中。

“而如今的三皇子赵弗章,当是先帝之子,也是唯一侥幸自赵淳刀下活下来的侄子。”

.

当山间云雾彻底被日光驱散,二皇子的车架与御林军一同启程,踏上归途。

峥州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宁静,灾后重建的任务便交予了新上任的知府。有了张延墨在前,新任知府自然勤勤恳恳,不敢懈怠。至少灾祸安置完成之前是如此。

泊影本该与赵云奕一同离开,临行前却被一则消息绊住了脚步。

手下人找到了远山派的明阁据点,与据点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个人。

泊影毫不犹豫当即下了马车,跟随朔音一同往城中走去,完全没有注意到马车中传来的视线含着怎样的幽怨与失落。

远山派的据点就在城中,藏在一处看似不起眼的人家。屋室早已人去楼空,不知是哪户人家何时搬离,但地上厚厚的灰尘显出各异的脚印,还有拖拽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