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第2页)
来往所有人都知晓他的身份,又不敢轻易靠近。不单单是因着他周身如临寒冬的气势,更是担心被有心之人瞧见,冠上什么罪名再传到赵淳跟前。
廊下幽静,秋风微起,不远处宴席上的谈笑声传到他的耳中。
身后响起一阵脚步声,赵云奕回首望过去,正是谢子庸。
“殿下。”
赵云奕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又将视线投向远处。
“听闻谢公子下月便将补任户部郎中,恭喜。”
谢子庸后退半步,朝着面前的背影深深作揖:“还要多谢殿下。”
那日在临味轩门口,谢子庸正欲与众人道别,忽然被二皇子叫住。
“谢公子这样的人,留在翰林院实属屈才。若你有意,我可以为你安排调离翰林院。”
二皇子语气认真不似玩笑,谢子庸沉吟片刻,继而摇了摇头。
“多谢殿下好意,但下官不想依靠任何人的力量,包括谢家。”
听他这样说,赵云奕并不意外。
“我理解谢公子的想法,但如今圣上并非明主,朝中更是阿党比周。谢公子若想如科举一般,全凭一己之力而有所作为,只怕难以实现。”
谢子庸闻言心中暗惊,即刻看向四周。见赵玉姝几人都站在远处,当无人听见两人之间的对话,他才略定了定神。
赵云奕仍旧一副泰然模样,接着说道:“你身为谢家嫡长,身上肩负着什么样的重担不需我多言,更不可能与谢家轻易割席。谢公子如今仕途不顺与谢家人的身份分不开,但它同样也可以成为你的助力。”
“谢公子本非燕雀,更不是尸位素餐之人,背后世家势力于你该是如虎添翼,而不该受其掣肘。”
远处传来赵玉姝的声音,赵云奕分心看了一眼,又对面前沉思的青年说道:“倘若谢公子在此等境遇下当真想要改变现状,还需重做考量。”
天色已晚,泊影几人还在等待他,赵云奕不再多言,点头作别。
那日过后谢子庸想了许久,最终一封书信送去了二皇子府。
恰逢先前董家一事陆陆续续翻出也有了定论,原户部郎中受到牵扯将调离临安,赵云奕便趁机安排人举荐,终于将被冷了好些年的谢家长公子调离了翰林院。
“如今谢公子踏出这一步,便是改了注意?”赵云奕头也不回地问道。
“也不尽然,只是经由殿下提点思虑多了些。”
谢子庸想了想,声音中满是郑重。
“万物兴衰此起彼伏,世家兴盛百年必有没落之日。谢家曾为世家之首,然树大招风,下官以为如今已呈颓势。
“我想有所为,想做实事,也想为谢家博一个前路。”
此言一出,赵云奕没有立刻回应,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衰颓的不止是谢家,更是整个南魏。
这一番话也不单是谢子庸道尽思虑,亦是他于飘渺前路的表态。
赵云奕微微颔首,不再开口。
二人一前一后站在廊下,一时安静下来。
一阵轻微声响自远处传来,赵云奕顿时朝那边看过去,尚未见到人,便听见转角那边响起一个陌生的女声。
“多谢姑娘相助。”
不等他收回目光,便见到面具半覆的少女走出转角,身后跟着两个人。
跟着脑海中记下的路线,泊影将两位迷路的姑娘成功带了回来。
她听见身后女孩感激的声音,正待回话,擡眼却见赵云奕二人正站在廊下。
一瞬怔忪后,她退到一旁,轻声同那位姑娘说道:“前面便是宴席的院子,姑娘向前走便能见到了。”
那位姑娘也见到了廊下二人,又向她道了声谢,犹豫片刻后径直走向赵云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