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柯 作品

第63章 商道上的算珠丝路(第2页)

张一凡的算珠在锦缎边缘蹦成“百”字:“此锦取名‘日月同辉’,贡品级定价百贯,市品级五十贯——”他忽然指向虎娃的木雕,“但每卖一匹,给织工多发半贯钱,给义学捐半贯书钱。^7^6′k·a.n·s^h_u_.¢c_o?m¢”裴红袖挑眉,象牙梳点了点他的算珠:“竖子倒会慷他人之慨。”

暮色漫进织坊时,李公公再次携旨而来,这次捧着的是皇帝御赐的“商道通衢”匾额:“一凡小友,陛下说你这‘合纵连横’之策,让胡汉商道如织机经纬,当永载史册!”虎娃眼疾手快,立刻在匾额角落刻了个骑算珠的小人,算珠舌头舔着“衢”字。

更夫敲过申时,三人站在织坊门口,望着胡商车队载着“日月同辉锦”驶出城门。虎娃忽然拽着张一凡的袖子:“凡哥哥,波斯太远,虎娃刻的鬼脸能护得住吗?”张一凡揉乱他的头发,算珠在指尖蹦成骆驼形状:“放心,每匹锦缎里都藏着你的刻刀印,算珠眼睛会盯着商路的。”

裴红袖望着车队扬起的烟尘,忽然轻笑:“竖子,若有一日你算错了……”张一凡挑眉,算珠在她披风上蹦成“义”字:“算珠可能错,但人心不会——你看,阿里的车队里,有三车是给义学的冬衣。”

尚书府的夜露沾着锦缎香,萧墨璃摸着“日月同辉锦”上的算珠刻痕,忽然明白,张一凡的“合纵连横”早已超越了商业博弈。当算珠不再只是计算工具,而成为丈量人心的尺度;当刻刀不再只是雕琢木器,而成为连接文明的纽带;当画笔不再只是描绘山水,而成为传递善意的桥梁,商道便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