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柯 作品

第33章 西市街的鬼脸商经(第2页)

“商道如庖厨,”张一凡掰着馍块轻笑,“胡商的胡椒论两卖,汉人却能种出香菜、小葱——”他忽然指向虎娃正在刻的“庖厨鬼脸”,围裙上绣着算珠纹路,“贵人们的口味是算珠的头,百姓的口味是算珠的尾,两头都得顾着,算盘才能打平。”

未时三刻,三人在铁器铺驻足,铁匠李师傅正给耕犁刻“护苗鬼脸”,算珠眼睛盯着犁尖:“凡先生说,农夫买犁先敲钢火,听声响辨好坏,比看纹饰实在十倍。”萧墨璃摸着犁身上的鬼脸刻痕,忽然想起《盐铁论》里的“明者因时而变”,笔尖在账本上落下:“铁器重钢火,布帛重经纬,百姓之需,商道之纲。”

暮色漫进西市时,萧墨璃的账本已记满三页,从胡商的琉璃到汉人的耕犁,每个品类旁都画着虎娃的鬼脸速记:琉璃瓶画笑脸,粗陶罐画憨脸,耕犁画咧嘴笑。张一凡的算珠在她账本上滚动:“明日该记药市了——贵人们要品相完好的人参,穷人却抢带疤的羌活,说药效更足。”

“知道了!”萧墨璃别过脸,耳尖却发烫,忽然发现虎娃趁她记账时,在她袖扣的鬼脸眼睛里嵌了粒琉璃碎,折射的光正好落在“利义共生”四字上。更夫敲过申时,三人路过首饰摊,张一凡忽然驻足,算珠在银镯上蹦跳:“萧姑娘可知,这对并蒂莲银镯,贵女买去配襦裙,绣娘却能换半担棉线。”

“与我何干?”萧墨璃转身就走,却听见虎娃的嘀咕:“凡哥哥给苏姐姐刻过马鞭银镯,给萧姐姐该刻狼毫银镯吧?”她脚步一顿,袖中账本的鬼脸速记忽然模糊,浮现出张一凡在账房教她拨算珠的模样——算珠在他掌心蹦成莲花形状,比任何首饰都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