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柯 作品

第24章 算珠巷里的木雕心事(第2页)

午后的算珠巷飘着油墨香,张一凡教虎娃在仁心账册封皮刻浮雕,每个名字旁都配着专属鬼脸:李娘子的豆腐摊刻着举浆勺的笑脸,刘屠户的刀疤刻成算珠纹路。“苏姑娘的名字该配什么?”虎娃挠头,刻刀在“苏挽月”三字旁打转。

“刻马鞭和算珠。”张一凡忽然开口,刀刃在账册封皮轻轻游走,马鞭梢缠着算珠,算珠上刻着极小的忍冬花,“她的仁心,得用商道的算珠和医道的马鞭才能串起来。”苏挽月隔着雕花窗听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马鞭穗,穗子上不知何时多了颗算珠形状的玉坠。

暮色漫进医馆时,李玉娘的软轿送来波斯琉璃盏,盏身上绘着个举算盘的鬼脸,旁边题着:“听闻张先生在算新麦的账,本宫的琉璃盏可盛十斗‘仁心麦’。”虎娃立刻抱着琉璃盏跑向后堂,嚷嚷着要给苏挽月刻“盛心鬼脸”。

亥时的月光爬上飞檐,苏挽月坐在账房核对新收的药材,发现每捆羌活的绳结上都系着小木雕:有的刻着她甩马鞭的剪影,有的刻着张一凡拨算珠的侧影,中间还站着举刻刀的虎娃。“虎娃的新作?”她轻笑,指尖划过木雕上交错的马鞭与算珠。

“是我让刻的。”张一凡抱着算珠荷包推门进来,腰间别着个新木雕——正是三人并肩的模样,底座刻着“半闲三杰”。他忽然挠挠头,算珠声比平时轻了三分,“想着等老了翻开仁心账,看见这些鬼脸,就知道这辈子的算珠没白拨。”

苏挽月看着木雕上自己的马鞭正巧扫过张一凡的算珠,忽然发现他袖口的青牛纹旁,不知何时多了道浅刻的马鞭印,与她手中的木雕分毫不差。算珠巷的更夫敲过二更,药香混着新麦味在账房流转,有些话像晒药坪上的麦麸,在时光里悄悄沉淀出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