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262章 借寿灯(第2页)

她攥着纸条冲进灶房,那盏莲花灯还在,烛火比昨夜更亮了。阿芳跪下来,对着灯磕了三个头:\"求灯仙成全,我娘病得紧,只要她能多活一年,折我十年寿我都愿意。\"

烛火\"呼\"地窜起三寸高,映得墙上影影绰绰,像是有人点头。*k~a¢n^s_h^u^j`u~n·.?c^c\

从那天起,阿芳像换了个人。她退了绣坊的活计,天不亮就去后山采野蚕,竹篓里总揣着块冷馍。夜里点了松明子织锦,熏得满脸黑灰,倒把从前最金贵的绣绷收进了箱底。王婶见了直叹气:\"阿芳这孩子,莫不是急出魔怔了?\"

阿芳只是笑。她知道,要编一盏比原来更精美的灯,得用最细的冰蚕丝,最透的蝉翼纱,灯骨要选百年斑竹,还得在灯芯里裹进最珍贵的记忆——那得是她最舍不得的、最能烧得旺的东西。

秋去冬来,阿芳的竹篓里攒了半筐斑竹,窗台上晾着十匹蝉翼纱。腊月廿三夜里,她坐在灶前织最后一盏灯骨,竹篾割破了手指,血珠滴在灯面上,竟慢慢渗成了一朵小红莲。

\"阿芳,你在做什么?\"娘的声音从里屋传来。阿芳慌忙擦手,把血珠抹在袖口:\"给您织件新棉袄,明年春天穿。\"

娘笑了,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娘这把老骨头,穿什么都暖了。倒是你,莫要为了我...折了寿数。\"

阿芳鼻子一酸,差点掉泪。她扑过去抱住娘,闻见娘身上熟悉的艾草香——那是她从小到大最珍贵的记忆。

年三十夜里,阿芳的新灯做好了。灯面是十二层蝉翼纱,染了晚霞的颜色;灯骨是九根斑竹,每根都刻着云纹;灯芯裹着她从小到大的记忆:三岁那年摔碎的泥娃娃,七岁时和阿爹在河边摸螺蛳,十五岁去绣坊学的第一针,还有这三百六十五天里,她守着娘喝药时,窗外飘的每一片雪。

灯芯刚点上,烛火就\"轰\"地烧得通红。阿芳捧着灯往河边跑,风卷着她的棉袄角,像要把人吹走。护城河的水涨了,漫过她的鞋尖,可她不敢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