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章 不是线索的线索(第2页)
“小天,你带上一个兄弟,到火车站调查一下,最近一个月,有多少趟西北的列车到西九城,之后再到各个部门查一查,这一个月开个多少次大型会议,核对参会人员,有没有是从这个县里过来的。”
“大成,你跟着我,咱们到知青办去看看,最近知青返城的多,咱们去查查,有没有从这个县返城的知青,或者,咱们西九城有有多少去这个县下乡的知青。”大张,想了一下,开始安排了起来,他们这个小组一共也就这么几个人,只能这么先干着了。
别看,就是因为一个外地生产的皮包引发的想象,但是几个人可是没有一点含糊,大张布置完了任务,各个小组就立刻开始了行动。.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
这会,人们的工作热情是真的高!别说自动自觉的加班加点,那种为了完成拼命工作的架势,后面好多年,也很难再看到了。
每
个小组的工作任务都相当的重,这西九城的大小胡同,看着横平竖首的,可是,中间的弯弯绕绕,也就只有实地看了,才知道,这道路有多复杂。
就小刘开始捡包的那个地方,看着是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可是也是西通八达的,多少户人家出出进进的必经之地,这要筛查一遍,不容易。
调查火车站的时刻表和各个单位的会议,也不是容易得事情,还是一个月的。
大张在布置完了之后,自己想想,都觉得自己也是在大海里面捞针,觉得有些不可能了。不过,捏了捏手里的包,重新坚定了自己的某种猜测。
“张哥,咱们这片到县里下乡的人并不多,一共只有八个人。”一个侦查员看着手里从知青办拿回来的表格说道。
“重新确定一下,这些人现在在哪里?是否返城。”大张点点头。
西北太远了,而且条件特别艰苦,西九城到那边去下乡的人本来就不多。
最早的时候,还是定点支援,可是没有到这个县里的,后面是群众报名,在后面就没有人愿意去了。
前后这么多年,满打满算,到了这个县里的,就这么八个人。
不过,这两天的调查,几个人对这个远在西北的县城,也有了一些了解。
别看在大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可是在当地,这个县城还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各种工厂齐全,常住人口,也是附近几个县城最多的。
各方面的消息汇总,筛检,终于,一个叫做柳清平的人出现在了几个人的眼前。
这个柳清平,今年27岁,在18岁,高中毕业后,就主动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还主动提出要到西北去建设大西北,革命意识空前高涨。
己经下乡九年,根据调查得到了消息,这个人应该在半个多前左右在当地开了介绍信,回城找关系,落实工作。
可是,另一方面,对柳家的调查,却没有他回家的信息。
并且,柳家的住址也是在这一片,距离皮包丢弃的地方并不远。
各方面的信息汇集起来,大张立刻就觉得,这个柳家,要好好调查。
“他家什么情况。”几个人开着碰头会,大张问道。
“根据街道和周围邻居的情况汇报,柳家现在是柳清平的二叔一家在居住,登记人口五个人,柳二叔,二婶和三个孩子。”小刘汇报了起来。
柳家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柳清平的爷爷留下来的,也是柳家的祖产。柳爷爷,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两男三女,三个女儿都己经外嫁,就只有两个儿子一家陪着二老生活。
根据周围邻居的描述,柳清平父母,就只生了他这么一个孩子,两个人都在附近的大学上班。
在柳清平下乡之后,没过几年,他的父母也相继去世。
目前,他这一支就只剩下了他这么一个人。二房倒是香火旺盛,一共有五个孩子,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己经结婚,出去居住了,现在还居住在柳家的,只剩了三个还没成年的孩子。
各种信息,从无到有,越来越多,关于柳家的事情,也是事无巨细,都被大家调查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