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分家(第2页)
申开军连连躬身称是,可是心里却不以为然。投靠石和通还能留下姓名,兵荒马乱的率众迁徙,那跟找死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他身边的姜玉堂,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
赵飞燕看着少年:“这样你就满意了吧?赶快上马,争取早日赶到广陵。”张子龙伸手在马背上一撑,就坐了上来,嘴里笑道:“其实你是个好人!”女子翻了个白眼:“搂住我!”说完一扬马鞭,骏马撒腿狂奔,向着北方一骑绝尘。
等他们消失后,申开军连忙组织人手把马群聚拢在一起好好照料,准备等石和通来了还回去。姜玉堂却在子弟的簇拥下返回家中,立马召集本家各房主事的前往祠堂议事。
姜家作为老君城中最大的两个家族之一,祠堂规模十分雄伟,大殿高有五丈,占地更是有五十丈。正中间的巨大祭台上,密密麻麻放着数百漆黑的牌位,只有历代家主与对家族有过巨大贡献的人,死后灵牌才能放进祠堂供奉。
祭台前一张八仙桌边,姜玉堂正襟危坐。在老人面前,有上百人分列四队站的整整齐齐。
高大消瘦的老者环顾四周,朗声道:“就在刚才,我决定举家迁徙到青海郡。”此言一出,人群哗然。赞同声,质疑声,反对声一股脑的都宣泄了出来,姜玉堂面不改色的看着他们。
而在申家则是大摆筵席,一副欢声笑语的样子。家主申开军举杯致辞:“石和通首领可是咱们淮国人,等他一来,咱们只要把老君城双手奉上,一定会得到他的重用。到时候咱们申家的地位水涨船高,那些心怀抱负的族人,也就有了真正的出头之日。来,为了辉煌的明天,干了这杯!!”
大院中的族人纷纷应喝,一饮而尽。只有小部分人沉默不言,满脸愤恨不甘之色,可是没有人去理会他们!
下午时分,从姜家大门中陆续赶出一辆辆装的满满当当的马车,它们在主街上汇聚成一条长长的车队,向城外而去。当头一亮宽大马车中,堆放着一摞摞厚重的书卷,姜玉堂坐在其中,满脸的坚定。赶车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儒生,身形消瘦,长相与老者有几分相似。他目视前方出声问:“父亲,那些不愿意走的族人怎么办?”
姜玉堂朗声道:“给他们留下了族谱,从此以后咱们分属两家。”中年儒生又问:“不惜如此也要离开?到底是因为什么?”消瘦老人的回答掷地有声:“无他,问心无愧尔!”
中年儒生叹了口气不再追问。留在这里,会被海寇收编出海,去做别人统治之下的人下人,虽然能活着可是却跟死了无异。而选择离开虽然危险重重,可是还是有一丝希望留在故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拼上一把?
到了城门外,早就已经得到消息,在这里等候的申开军走到中年儒生面前道:“仁世侄,你父亲在车上么?”名叫姜仁的中年儒生点了点头,申开军二话不说挑帘钻进马车。
姜玉堂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这不是申家主么?听说你在大摆筵席提前庆功,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体型圆润的老者一屁股坐下,闷闷不乐道:“姜秀才,你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咱们不是说好了一起投城石和通的么?”
高大消瘦的老者见他这样,也跟着叹了口气:“你我两家几百年的世交,咱俩又是从小玩到老的兄弟,有些话我不骗你,其实我根本就不想投靠石和通,去给他们这帮强盗当奴才去。只不过是因为实在无路可退,你又极力劝说这才答应的。今天我一看那少年的眼睛,我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圣人曾经教导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千万人吾往矣。海寇就是一帮强盗土匪,我们不应该活的这么窝囊,为了活命就没有底线
。”
申开军撇了撇嘴:“得了吧老秀才,说一千道一万你还是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高我们这些人一等,怕别人看笑话戳你的脊梁骨吧?!现在什么世道?外面到处都在打仗。俗话说宁为太平犬,勿做乱世人,在这时候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你真相信那小子说的,青海郡是一片世外桃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