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回 邓城之变(第2页)
由于南虞准备不足,当日邓城便被北宁三万大军围困。而另外的三万人马便分为两队,每队一万五千人,分别前往与邓城互为犄角的谢县与宜县,以防止南虞军的增援,同时也可剪除邓城的屏护。
驻防于邓城的除去地方募府军以外,主力是邓城镇三万兵马。这三万兵马分为三卫,分别驻于邓城、东边的谢县与南面的宜县。
随着邓城被围,分驻此两县的这两卫定是要前去救援。
而驻谢县的虏骑卫由于轻敌冒进。在没摸轻敌情的情况下,便贸然出兵。刚出城不久,便遇上了北宁军的埋伏。
一看敌军数量并不多,与自己不相上下。虏骑卫将军洪冀认为完全可以突破卫军的伏击赶往邓城去。
可双方交战没多久,便接到了谢县丢失陷的军报。这一下,洪冀也慌了神。
是背水一战的前突赶往邓城去?还是先后撤夺回谢县呢?
其实北宁只是一千轻骑在城内细作的配合之下,诈取了兵力空虚的谢县。而且立足未稳。若是分兵拒敌,主力回夺谢县,结局如何尚且难说。
可百般
犹豫之后,洪冀做出了最为错误的选择!他认为此时后撤,不但会动摇军心。而且谢县已失,再回身去攻城,且后有追兵。一但急切难下,势必进退维谷。倒不如拼死一战,突出敌军的防线,赶到邓城去。
当他率领着残军好不容易的杀到邓城城外之时,围城的北宁军队早已在这里严阵以待了。
看着身后的追兵随时将至,洪冀一咬牙,只得硬着头皮带领残存的两三千兵马往里冲。
虽然驻守邓城的镇守使也看到了城外有援军赶来,但无奈城内只有一万的卫军与两千相对战斗力低下的募府军。
为了确保敌军不会趁虚攻城,只得派出了三千人马前去接应。
可北宁军队对此早有准备。他们也并没有打算此时就能拿下邓城,而是想借机消耗他们的力量。
所以当城内接应的南虞军杀入北宁大营之时,一开始很顺利。可很快就被围了起来。
洪冀所率的援军与城内接应的守军相距不过一箭之地,可就是杀不过去。
随着追赶洪冀的北宁军赶到,南虞军更是显得势单力薄。
邓城的东门之外是喊杀声震天响,眼见前派出去接应的人已是有去无回了。城内只剩下不足一万人,便再也不也分兵前去接应了。
那洪冀虽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也还算是条硬汉。眼见全军被围,而身边的人也越战越少,但他依旧是死战不降。最后是力战而亡。
这一场血战直至夕阳西沉方才结束。虽然这一仗,北宁也付出了三千余人的伤亡,但南虞军城内的三千接应部队全军覆没。洪冀的虏骑卫,除在遇伏突围时有近千人走散以外,也基本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