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 作品

第333章 迎太子入城?(第3页)

在褚遂良看来,魏征这都已经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了。

魏征不紧不慢回应道:“褚大夫,我并非强词夺理。太子李承乾,自幼立为太子,受皇家教诲,于国家大事并非懵懂无知。”

“十三岁便已监国,政务熟稔,当年你也是称赞过的。”

“他此次兴兵前来,或许是急于监国,欲在陛下病重之时有所作为,只是行事鲁莽罢了。我等身为臣子,此时不应一味苛责,而应思忖如何导其走上正轨,稳定朝堂局势。”

一位御史忍不住高声质问道:“导之他都已兵临城下,还如何导之”

魏征目光坚定,环视众人,说道:“我等可遣使者出城,与太子交涉。告之其陛下病重,朝廷上下皆为陛下祈福,同时晓以大义,提醒他身为太子,应谨遵祖制,以监国之责为重,不可贸然行事。若太子尚有一丝良知,听闻此言,必然有所收敛。”

魏征这番话,连长孙无忌跟李靖,杨师道都有些懵。

只是咋一听,好像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

然而,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陛下可不是真的要恢复太子位,只是行的缓兵之策。

哪知如今李承乾,拿着这鸡毛当令箭了。

俨然要以太子身份强入长安。

话又说回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更何况是陛下的诏令。

既已经恢复了李承乾太子身份,那李承乾就是太子,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计策也好,真假也罢。

目前大唐来说,除了陛下,就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身份最为尊贵。

在监国这块,亦是本身就有的权力。

只是,只是.

朝廷众臣面面相觑,一时间还真找不到什么话来对魏征进行反驳。

说不行吧,那可是太子。

说行吧,那更不行了。

褚遂良面色涨红,却半天没能开口,被憋住了。

魏怼怼,可不是只能怼陛下,怼其他人那也是轻车熟路。

无奈之下,褚遂良最后的目光,看向房玄龄。

虽说房玄龄对于太子之事,一直不怎么表态,然而有心人都知道,房玄龄自然是支持魏王的。

房玄龄面色平静,对于魏征的话,也没有什么反驳的意思。

略微沉思后说道:“魏公所言在理,太子监国本乃祖制。”

这番话,然众人都有些懵。

什么时候,房玄龄暗中投靠太子了

“然其兴兵之举确有不妥,携军入城亦易生变数。依老夫之见,太子入城所带兵力,以一千人为宜。一千之数,既显太子威严,又不至于对城中防卫构成威胁。如此,可解当下之急,亦能彰显朝廷宽宏之意,望诸公三思。”

这么一说,众人顿时了然。

褚遂良心中更是竖起大拇指。

房公这一手,果然是高啊。

既成全了道义国法,又限制了太子。

一千人,太子能在长安城中掀起什么波澜

这要是入了城,就算有太子的名分又如何。

就算是暂时监国,只要等陛下醒来,不就是成了瓮中之鳖吗。

难道太子还想靠一千人造反

呃。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当初陛下那边,八百人就八百人。

如今太子比八百人还多两百呢。

长孙无忌有些错愕,嘴唇微张,想说两句。

吞吐许久,还是没能说出口。

他想起了先前去劝说太子,而后太子说起玄武门的事。

难不成,太子还是要走陛下的老路,再走一次玄武门继位

微微摇头,长孙无忌把这个想法从脑海中甩出去。

褚遂良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急道:“房公,当初陛下一千人也不少啊!李承乾心怀不轨,万一趁机生乱,我等如何应对长安安危岂不是危如累卵”

房玄龄神色从容,目光平和地看向褚遂良,缓声道:“褚公莫急。有尉迟将军,程将军镇守宫廷,不会有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