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 作品

第328章 李世民病倒了(第2页)

在经济领域,双方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朝廷暗中对潼关以东的地区实施经济封锁,限制物资流入洛阳。

在边境关卡,对运往洛阳的货物进行严格检查,以各种借口扣押、没收可能支持李承乾势力的物资。那些满载货物的马车被拦在关卡前,商人们焦急地解释,却无济于事。

官员们板着脸,仔细翻检着货物,稍有可疑便将其扣押。

而李承乾则鼓励潼关以东的百姓发展本地经济,推行新的商业政策,扶持本地商人。他下令在洛阳周边设立集市,促进贸易流通,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外部物资的依赖。

文化方面,长安的文人墨客们在朝廷的暗中支持下,撰写文章、诗词,抨击李承乾的新政与新学,试图从思想上削弱他的影响力。

他们在各大书院、诗社中宣扬正统观念,贬低洛阳方面的变革。

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儒在书院讲学,激昂地说道:“太子推行的那些新学,背离了圣人之道,实乃歪理邪说。我等身为大唐臣子,当捍卫正统。”

洛阳的文人则针锋相对,以笔为剑,为新政与新学辩护。

他们创作了大量作品,描绘新政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呼吁人们支持李承乾的改革。

一篇篇文章在民间传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百姓们的思想也在这场斗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之所以李承乾突然在读书人中有了地位,说到底还是暗中投靠他的世家支持。

这年头,笔杆子依旧掌控在世家手里。

然而世家不存在铁板一块的说法,在看到李承乾有赢的可能,不少世家都愿意风险投资。

投资太子,风险是高,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其实站在世家的角度去看,虽说现在太子新政对于世家的传统根本利益有所触动,可实际上只要逐渐摸索,就能找到新的发财之路。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政权变化,律法改革,可哪有什么绝对的说法。

总是能在这里头找到一条路子的。

在军事上,李世民除了加强长安的城防,还在暗中调动军队。

他将一些精锐部队秘密部署在长安周边的战略要地,表面上是进行常规训练,实则是为了应对可能来自洛阳的威胁。

在一处山谷中,军队正在进行火炮防御战术的演练。士兵们在模拟的火炮攻击下,迅速寻找掩体,保持战斗队形。

将领们大声呼喊着指挥口令,尘土飞扬中,士兵们的身影坚毅而果敢。

同时,李世民命令长安周边的所有府兵,都要进行对火炮防御战术的演练,研究如何在火炮攻击下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为此不惜用了大量的霹雳火,让将士们切身感受火药的威力。

害怕,是因为没见过,是因为不知道。

熟悉了后,自然就不会害怕了。

随着双方实力的不断增强,紧张的气氛在长安与洛阳之间弥漫。

然而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候。

贞观十八年冬。

李世民病倒了。

李世民病倒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长安宫廷内外掀起了惊涛骇浪。起初,消息被严密封锁在宫廷深处,可纸终究包不住火,不过数日,便在朝堂与民间隐隐传开,引发了诸多猜测与不安。

长安城中,大臣们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往日的朝会秩序,可私下里却暗流涌动。原本因李世民的绝对权威而暂时压制住的各方势力,此刻纷纷开始蠢蠢欲动。

魏王李泰的王府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李泰眉头紧锁,在厅中来回踱步。

柴令武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如今父皇病重,这可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李承乾占据洛阳,本就让父皇头疼不已,如今朝堂无主,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候。”

恢复李承乾的太子位,只是权宜之计,这点李泰是清楚的。

别的不说,难道恢复李承乾的太子位,李承乾现在敢回长安吗。

父皇病重,这大唐,也当是要有人监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