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 作品

第223章 是要射瞎我这个太子的眼睛吗(第2页)

长孙无忌知道,现在去针对太子,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当做不知道。

只要太子不是摆明了造反,再是拥兵自重,又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冷哼一声,对于这样的回答,显然有些不爽。

遂问道:“太子暗中造霹雳火,倒是藏得挺深,偷偷在东宫里造,谁都不知道。”

“难道太子觉得,他把霹雳火的事情说出来,朕还会抢他的霹雳火不成。”

“若早知有这等攻城利器,又何须调动如此之多的兵马,损耗国库。”

长孙无忌小心的看了眼陛下。

心中无语。

难道陛下不会抢吗

不过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陛下,臣觉得,太子恐怕是担心霹雳火现世,引发高丽警觉。”

“毕竟长安城中,尚且有不少高丽奸细,要是让他们把太子造霹雳火的消息传了回去,高丽那边自然会有应对之策。”

“太子能半日破城,最为重要的,便是高丽对于霹雳火全无防备,轰鸣之下,这才令高丽守军胆气尽失,一举功成。”

“想来太子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将霹雳火之事彻底隐藏下来。”

这么解释,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按照长孙无忌的解释,李世民的怒气,略微有些消散。

不过想到太子早就在准备谋反了,心里头又感觉很是郁闷。

如果太子没有谋反的心思,那该是多好啊。

眼下这情况,李世民就没再多说了。

再怎么说,也不可能说去定太子什么罪过,毫无意义。

李世民清楚,可他心中不爽,这才发问。

长孙无忌等大臣心头门清,所以肯定不能说。真要说点什么,那也得等到太子班师回朝后了。

再多的兵马,也不可能进这长安城。只是,太子会回长安城吗。

房玄龄心中隐约猜测,恐怕到了如今,太子可能已经有不回长安的打算了。

——

李承乾还真没打算回长安城。

回长安干嘛。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今天高海阔,大权在握。

回长安城,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兵戎相见。

是夜。

辽东城宫殿中。

皇长孙李象,正在给李承乾汇报最近情况。

“父亲,这些高丽贵族,可真是太有钱了,他们还喜欢挖地窖,把钱财都藏于地窖之中。”

“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铜钱不计其数,更有大量的腊肉,大米。”

“我找人算了算,就这些贵族藏匿下来的肉米,都够全城人吃小半年了。”

李承乾淡淡点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唐尚且如此,何况于高丽乎。”

“石炭厂缺人,青壮年都押过去挖石炭,女子赏赐给有功之士,老者贬为庶民,赐予些田地,让他们自己劳作得食。”

“你再去建个少管所,未满十二岁的男孩,送入改造。女孩送教坊。”

这些贵族大户的人数还是不少的,大约有几千人。

现在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被征调为士兵,再从百姓里去征集兵源,显得有些过分了。

暂时来说,李承乾也需要足够多的兵力,展现自己的仁慈。

本来就人口缺少,除非是罪大恶极的,一般都不会杀掉,通常判决服徭役五十年。

审判这些案子,李承乾都是交给自己的长子李象来负责。

这也让李象得了仁义的名声。

毕竟就现在来说,辽东城里,判处死刑的还不足十人,比起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来说,这就已经很是不错了。

“是,父亲。”

李象稚嫩的脸庞上,经过数月行军,还有对辽东城的管理,已经多了几分成熟。

现在的他,得到了很多在经史典籍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有了更为广阔的见识。

对于父亲的行为,不管是起兵造反也好,还是拥兵自重也好,李象都表现得比较支持。

因为李象清楚,他是皇长孙,不是皇太孙。

如果父亲倒了,皇爷爷可不会说让他来继位。

因此这些基本的分寸,李象还是很明白的。

况且父亲对他足够好了,严格说起来,他并非是父亲的嫡长子,而是庶长子,荒唐之举所诞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