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酒 作品

第 143 章 白化(17)(第2页)

盛大的神牛节庆典结束之后,意味着泛滥季即将结束,等到十一月,高涨的洪水褪去,黑色淤泥的土地露出,人们将要迎来繁忙的佩雷特季,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播种季。

所有生活生产工作都重新步入正轨。

正式成为第一祭司之后并不像初来乍到时那样悠闲,辛禾雪需要在早晨给神庙中的神灵供奉食物,开启封闭的至圣所,诵读早晨的经文或者诗歌,傍晚的仪式与早间没有差别,神灵塑像重新放回至圣所锁上,等待第二天重复,当然,神庙中人数众多,还有其他的高级神职人员能够分担他的工作。

所以辛禾雪并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这上面。

他行走在街道上,白袍笼罩住他的身形,哪怕如此,标志性的装束还是让人们很难不辨认出他来。

道路上的人们自动地分成两边走,让开宽敞的大道来,避免拥挤冒犯到了神使。哪怕神使大人身边的随侍者传达了神使并不介意的意思, 他们还是目光热切却不敢拥挤上前, 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易碎而珍贵的瓷器。

人群中有着低低切切的私语。

“是伊阿赫大人……”

他们讨论着。

却有一个穿着粗布的孩子从人群里挤了出去,奔跑到辛禾雪面前,他的父母来不及阻拦,在拥挤的人群后呼唤道:“巴尼!”

随行的侍卫将那名叫做巴尼的孩子拦下,父母神情紧张地站在那里。

辛禾雪摇了摇头,他让侍卫退到后面,耐心地屈膝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巴尼?”

原本莽撞地奔跑过来的巴尼,在神使屈膝躬身与他对视时,才能够看清那白发白肤的样貌。

巴尼目光怔怔地盯着,好一会儿想起来抬起手,“这个,伊阿赫大人,好吃。”

辛禾雪才看见他手中拿着的豆饼。

因为辛禾雪不太吃得惯小麦面包,哪怕是他已经命人将改进后的石磨技术传下去,现在的小麦面包对比之前已经十足细腻,但如果每天都吃的话,他还是会觉得腻味,所以他空闲的时候,会让宫廷里的厨师按照他所说的,制作大麦煎饼,加入蜂蜜和奶油,还有一些别的食物。

如果制作得成功,并且工序简单,会令人推行到民间。

豆饼是他叫人创新后的一种食物。

这里的人除却小麦、大麦,又多栽培豆类,利用改良后的石磨技术,研磨后的豆类和水,再加入些香料,就可以制作成口感软糯的豆饼。

对于平民来说,这是便宜、大量又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辛禾雪只掰了小小的一角,垂下眼眸,神态认真地品尝了。

“很不错,是你的家人做的吗?”

他能看出来,巴尼的家境不太好,身上微微发黄的粗糙亚麻布只比奴隶和劳工阶层的好一些,应该是出自农民或者工匠阶层。

巴尼点了点头,“父亲种了豆子,母亲到校舍学习了做法。”

校舍是新建在东半城的学校。

传统的古埃及初级学校里教师书吏会教导书写、阅读和算术,甚至游泳、圣歌和舞蹈,不过这个由神使下令新设的学校不一样。

辛禾雪给它的定位是培训学校,人们可以从这里学走新推行的实用技能,就像是如何烹饪豆饼。

最近,校舍又增加了一些医术的基础培训内容,让城内的医者进行学习。

辛禾雪不是一个专业的医生,但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病人,所谓久病成良医,他体验过星际时代和中原王朝的医术,耳濡目染也能学到几分,而这几分就已经足够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派上用场了。

哪怕只是传播有关细菌和传染的概念,引入基本的消毒措施,就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中原王朝的药方同样适用在这里的草药药理学,还有更现代的病例档案管理,基础医疗器具体温计和听诊器,都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想到这里,辛禾雪摸了摸巴尼的头顶, “好了巴尼, 你的父母正担心地看着你呢,去找他们吧。”

他准备去看看校舍的情况,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辛禾雪之前在商城里兑换了描述为“抗旱抗倒又抗病”的高产玉米种子,让人尝试了去高处的旱地播种。

巴尼依依不舍地看向他,“伊阿赫大人,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医者,去校舍学习,为大人治疗……这样伊阿赫大人的脸色就不会这么苍白了。”

辛禾雪反应过来,巴尼似乎把他的白肤当成了不健康的标志。

他哑然失笑。

最终巴尼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他的父母感激地向神使躬身。

………

这种叫“豆饼”的食物,送到了红王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