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我的“道”!
京城,朝堂之上!
龙袍加身的元寿帝秦烈,怒火朝朝,狠狠将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
“一个个的造反,一个个的自立为王!真当朕治不了他们了吗?那就让他们尝尝朕的王师的厉害!速速召集兵马,朕要将这些反贼全部荡平!”
这边才刚刚继位,天下一十八郡,八个造反,自立为王。
还冒出一个什么狗屁陌州,也宣布建国。
这是在扇他的脸,是可忍孰不可忍!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是驱逐外辱,收复失地!南疆蛮夷已经吞我大安三郡之地,他们才是我大安现在的头号大敌!三郡百姓,无不渴求王师降临。至于这几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礼部尚书卫安道走出一步,躬身说道。
“攘外必先安内!不荡除这些反贼,如何倾全国之力痛击外辱?卫尚书,你老糊涂了。”
神捕司夏司主这时开口道。
卫安道冷笑一声,“什么时候国家大事,轮得到神捕司过问了?夏司主,你管得也太宽了吧?”
夏司主也不动怒,轻笑道:“据本官所知,卫尚书在那三郡之地有良田万顷,不知卫尚书作何解释?”
此言一出,卫安道脸色骤变,“你……你血口喷人!”
夏司主淡然一笑,“是与不是,卫尚书心中清明。”
“好了!朕让你们来,不是在这里互相指摘的。而是现在的局面,该如何应对?”
元寿帝叫停了唇枪舌战,看向百官。
可无人言语!
沉默,有时就是最好的回应。
元寿帝眉脚跳了跳,强压怒火,然后将目光落到了那位正坐在老王爷秦江旁边椅子上的首辅大人胡光明身上。
这位老首辅已过古稀之年,眼睛半睁半合,先帝在位之时,朝政由其把持,无功无过。
现在新帝登基,自然要听听他的意见。
“首辅大人可有高见?”
元寿帝主动问道。
“啊?陛下可是在与老臣说话?老臣年纪大喽,听不清楚,还望陛下恕罪。不知陛下所问何事啊?”
胡首辅一副老态龙钟之状,感觉头脑都不清楚了,颤颤巍巍地起身。
“朕是问,先除反贼,还是先驱除外寇。首辅大人,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有人造反了吗?造反该杀!该杀!”
胡首辅含糊地道。
元寿帝嘴角微翘,“首辅大人与朕想到一处去了,攘外必先安内!诸位爱卿,朕要动兵,钱粮一事,内阁给个办法!退朝吧!”
也不等众臣表态,他转身大步走入后殿。
须臾,朝堂之上一片唉声叹气。
又要打仗了!
可打仗打得是什么?
是钱啊!
钱从哪儿来?
还不是百姓身上。
但这样一来,只怕反的人会越来越多。
大殿之外,卫尚书故意等了一会儿,才看到胡首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出来。
“首辅大人,缘何要与下官作对啊?”
卫尚书小声问道。
他们之前很有默契的,身为内阁的两大巨头,党羽众多,这一次这是怎么了?
公然反对?
以前的基情说没有就没有了吗?
“啊?卫大人你说什么?老夫听不清喽!”
胡首辅继续倚老卖老。
卫尚书见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扶你出宫!”
卫尚书搀起胡首辅的手臂,缓缓向着宫门的方向走去。
这时,胡首辅忽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换了人,又好像没换啊!”
“什么?”
卫尚书满是不解。
……
数日后,大安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税。
名目,荡除反贼!
……
此时的陌州!
一派祥和!
楚大人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楚王,不仅与民同庆,还开放了边镇贸易,整个楚国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王殿!
由原来的议事厅改建而成。
楚王身着黑色龙袍,坐在王位之上,本就长得玉树临风,这一刻又增添了一分威严之气。
当然,楚歌也不想这样的。
可是姐夫说了,你代表的是大楚的形象,所以得正经一点。
没办法,楚歌也只能难得的正经起来。
不过没有像大安朝廷那样,所有人都得站着,楚歌特意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把椅子。
其实他本来的想法,是在中间再摆上一张大桌子,一人给准备一个茶杯,就有开会的气氛了。
可遭到了大将军赵阔的严厉反对,无奈只能作罢!
“殿下,目前我大楚总人口已经突破两万人,济安镇和天下镇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之中,头一批百姓已经开始入住。地里的庄稼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加上我们之前从
定北郡带来的粮食,足够我大楚两年食用!”
韩信一高兴得做着汇报,目前他总揽大楚民生管理工作,相当于大安的工部和户部尚书。
毕竟有更专业的大将军了,韩信一的军事才能还差一些,就调整到后勤部了。
至于官袍,除了赵阔、沈青云、卢老头儿这三位擎天柱是绯色之外,其余人都是青色。
楚歌满意颔首。
“殿下,目前我大楚共有精兵五千,其中骑兵营两千,玄武军一千,白虎军一千,卫戍军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