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土拨鼠的松鼠 作品

第202章 大“孝”子李治

始皇道:“朕已知晓,必不会使此事发生于大秦!”

得到始皇的回答后,李念又道:“相比于问题,太宗之功无疑更甚,不像汉武虽功大于过,却颇有争议,太宗是一位在华夏历史上评价极高的帝王,明成祖朱棣的偶像便是大唐太宗。”

“偶像便是‘崇拜追逐的对象’之意。朱棣一生都在向太宗看齐,连庙号也希望是明太宗。”

“‘朱棣原本的庙号也确实是明太宗,可惜他的子孙中出了个‘神仙’,将他的庙号给变成了明成祖。朱棣倘若泉下有知,怕是能气活过来!”

理论上,“祖”比“宗”更高级,可“祖”一般是用于开先的君王。

将朱棣的庙号给改成了“祖”,与他老爹老朱同为“祖”,岂不是明昭昭在提醒后人,他朱棣是藩王造反上来的,得位不正?

朱棣当然不希望人们记得此事,更想人们记得他的皇位是合理合法继承了老朱的法统,是正儿八经从老朱那传下来的。

所以,明太宗这个庙号就很好,而且还和他的偶像二凤一样。

听到李念所言,始皇帝等暗想:‘这明朝定也是个很有故事的朝代!’

能不有故事吗?

连“神仙”都出来了,虽然肯定不是真神仙,十有八九是明朝某个想要长生不死的帝王,但一听就知道很有故事。

练得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

李念笑道:“有人认为太宗之所以在评价上比汉武更好,是因太宗还没来得及变成和汉武一样。”

“太宗在晚年时,也有向汉武晚年发展的迹象,但他没汉武那般能活。”

李念刻意补充了一句:“太宗之所以会在五十出头便病逝,后世有人认为是他为求长生,服用了大量丹药之故。”

始皇帝看了眼李念,他哪听不出来,这小子是又在用大唐太宗提醒他不要去追求什么长生不死药,那是假的,服用之后会死的更快。

这让始皇帝心中有些不乐意,在这小子眼里,他难道是那么不听劝的人?

他已经把那些方士该杀的杀,还活着的都给了这小子。

哦,还有一个既没被杀,也没送给这小子,还一直囚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驾崩,年五十二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唐太宗,葬于昭陵。”

“太宗临终时,特意向长孙无忌、褚遂良托付后事,谓两人曰:‘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又谓太子李治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始皇等人现在已经很懂李念的套路,这小子故意这么说,那李治肯定在之后整出了些和太宗之言相反的活。

“六月一日,李治即大唐皇帝位,时二十二岁。刚即位的李治还是挺安分,可等到了即位的第二年,永徽元年五月,李治为祭奠太宗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与那位武才人相遇,让大唐也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听到“武才人”这三个字,始皇帝等人精神再度振作。

这位武才人终于是登场了,他们都很好奇这女子是如何在大唐成为一代女帝!

蒙恬怀疑道:“说为太宗周年忌日到那感业寺进香,可李治岂能不知武才人在感业寺,只怕是有意去找寻那武才人吧?”

李念笑道:“以李治地位身份,确实不可能不知太宗驾崩后,武才人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确有可能是为武才人而去。”

众人听后差点没绷住,这李治实在是太“孝”了,太宗死了才一年,就立刻按捺不住去找武才人了,武才人可是他爹太宗的妃嫔!

而且,李治这家伙还选了太宗周年忌日那一天,打着给太宗进香的名义去的,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故意不小心的。

相思之苦便有这么难熬?

还是在太宗周年忌日那天私会小妈,做起来比较刺激?

再结合太宗临终前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托付后事之言,“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简直太好笑了。

这就是李治的“仁孝”法?

父皇离世,小妈肯定夜里寒凉,倍感寂寞孤独,就让朕这个做儿子的替父皇好好关怀一下小妈,使其夜里不寒凉,人生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