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94 第 194 章(第2页)

叶满枝心中了然,估计是他负责的项目又进入瓶颈期了。

吴博士需要用其他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以便之后转换思路。

“哎,我今天也在外面碰了一鼻子灰,”叶满枝把脚丫子踩到他肩膀上,“你烧水去,咱俩洗个澡解解乏,一起换换脑子。”

闻言,吴峥嵘回头瞟她一眼,不再独自做俯卧撑了,一言不发地出去烧热水。

这句话在他这里的解读是——咱俩一起洗个澡解解乏,换换脑子。

……

小崽不在家,夫妻俩难得能放纵地过个二人世界。

等到叶满枝从浴室里出来,浑身赤裸地钻进被窝时,已经快九点了。

她将被子分给男人一半,八爪鱼似的搂着人问:“有言今晚不回来啦?那她明天又可以不上幼儿园了。”

吴峥嵘对孩子上幼儿园没什么执念。

在他这里,幼儿园跟托儿所一样,就是托管孩子的,除了玩,学不到什么有用东西。

所以,有言要求去老宅的时候,他从来不拦着。

“别管她了,”吴峥嵘掀开被子覆上去,“她怕我趁她不在家把大花炖了,去老宅的时候,提着鸡笼子走的,明天早上你可以多睡会儿。”

叶满枝攀着他的肩膀,简直要被这父女俩笑死。

“我就说今天屋里好像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大花不在家!哈哈哈哈!”

家禽饲养员和家禽都不在家,让夫妻俩着实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下班以后,叶满枝买了点糕点,坐车去了老宅,看看吴家老两口,顺便瞅一眼自家逃学的小崽。

结果她刚进门,便见到吴爷爷和吴玉琢正在客厅里鼓捣什么机器。

“奶奶,他俩干嘛呢?”叶满枝问沙发上的吴奶奶。

“有言要看电视,老头子给她调呢。”

叶满枝跑到那个机器旁边,实在没看出这哪里是个电视。

她去广州的时候,在音乐茶座外面见过电视机。

当时好多市民围在一个不大的盒子旁边看节目。

但吴爷爷搞的这个,只有一个小小的屏幕像电视,旁边接了一个喇叭,后面的各种电线啊,零件啊什么的,都裸露在外面,好似被电视吐出来的。

叶满枝有点好奇地蹲到旁边,看老爷子鼓捣。

“爷爷,这个真能看到画面吗?”

“嗯,我们都看过好几次了。”吴爷爷点头。

吴玉琢给妈妈介绍:“周三、周五晚上六点半到九点有电视节目,周六晚上能转播文艺演出。”

“今天周六,”叶满枝问,“那今天能看到文艺演出呀?”

吴爷爷说:“不一定,得看话剧团、歌舞团有没有演出安排。”

吴玉琢比出两根手指头,炫耀道:“我昨晚看了《人民公社好》和《科学世界》两个节目!”

叶满枝配合地哇,羡慕了一下下。

她蹲在旁边看吴爷爷摆弄了一刻钟左右,那个小屏幕上总算出现了黑白画面,就是声音还丝丝拉拉的。

半成品电视机被摆在吴爷爷的工作台上,由于电视屏幕太小,所有人都要搬着小板凳坐在跟前才能看清楚。

吴玉琢熟练地帮太爷爷调整天线,不一会儿功夫,声音和画面便一点点清晰了。

今天电视台转播的是话剧团的节目《生活的赞歌》。

“这是不是我大姨的单位呀?”吴玉琢问,“能看到我大姨表演吗?”

“够呛,你大姨去年就转做幕后了。”

话剧还没开场。

电视机前的几人与现场的观众,都要等待演员上台。

叶满枝问:“爷爷,这台电视机是您自己发明的呀?”

“这可不是发明,就是组装一下。省大跟广播器材厂一起研制监视器,拆了两台进口监视器全都报废了,”吴爷爷用干瘦的手指敲敲电视屏幕,“我花三十块钱把这个买回来,自己改个电视机。”

叶满枝佩服道:“您可太厉害了!这电视机在哪里都能看吗?我家那边能看不?”

她想让吴峥嵘也研究研究电视机,给自家也鼓捣一个。

电视机能看到影像,比收音机有意思多了。

吴爷爷摇头说:“信号只能覆盖滨江市中心这一片,军事学院有点远了,未必能接收到信号。”

叶满枝只能遗憾作罢。

她当晚跟小崽一起留在老宅看话剧,从六点半看到九点转播结束。

屏幕黑掉以后,她往家里打电话说:“公共汽车已经末车了,我跟有言今天都留在这边不回去了,你自己早点睡吧。”

吴峥嵘:“……”

那边到底有什么魔力,一个两个都不回家。

*

翌日的一整天,母女俩都没回家,抱着侥幸心理想等到晚上继续看电视。

不过,滨江电视台周日休息,她俩空等了一场。

叶满枝周一上班的时候,还在惋惜自家住得太偏僻了,接收不到信号,否则她说什么也要督促吴峥嵘上进,给自家组装一台电视机。

“厂长,”周如意进来汇报,“果酱厂的戚厂长来了。”

叶满枝将心思从电视上收回来,笑道:“快请戚厂长进来吧!”

戚彩云是来询问商标申请进度的。

“叶厂长,我听说咱们厂的商标注册不顺利?”

“嗯,遇到了一些麻烦。”叶满枝安抚道,“商标的事你不要操心,该招人招人,该开工开工,不影响你们。”

戚彩云担忧道:“不行呀叶厂长,果酱产品没什么内销市场,几乎全要依靠出口。要是没有商标,拿不到上半年的出口订单,那我建议咱们上半年先不要招人,也不要开工了。”

“工人来了就要每月领工资,厂里没有出口订单的话,怎么给工人发工资?而且果酱的保质期比罐头短,只有一年。咱们现在生产出来,下半年才出口,等客商收到货的时候,产品已经临期了。”

戚彩云在重机厂下属罐头厂当厂长的时候,全厂只有29人,却能满足整个重机厂的罐头需求,产量相当高。

全靠她一点一点的算计,花小钱办大事。

果酱厂如果拿不到商标,接不到上半年的出口订单,那她宁可等到下半年再说。

叶满枝:“……”

对方考虑得很周到,这是她之前疏忽的地方。

但是,曙光厂与833厂有过协议,要在两年内解决300个职工家属的工作。

不少职工家属都听到消息了。

果酱厂如果迟迟不开工、不招人,家属们很可能要闹事的。

“戚厂长,你继续做前期准备工作吧,商标注册的问题厂里尽快想办法。”

戚彩云趁机汇报了自己最近的工作,“我从曙光厂的供销科和技术科借了几个人,现在原料供应和设备组装都已经完成了。只要将职工招进来,打扫了车间,做过岗前培训,就可以正式开工。”

没想到她一个人居然干了这么多事,叶满枝顿时压力倍增。

她将人送出了门,便径直去了雷万元的办公室。

“厂长,商标的问题得尽快解决,没有商标,果酱厂都不敢开工,咱还欠着833厂300个正式工编制呢!”

雷万元犯难地挠头问:“你上周去省外贸局,他们是怎么答复的?”

“商标注册都要在所在地的市工商局申请,省外贸局也没办法,他们只能建议,但是管不了工商局的工作。”叶满枝又反问,“市外贸局那边怎么样?咱们要是接到了出口订单,外贸额就能算在滨江市,市局应该给咱们搭把手吧?”

雷万元摇摇头。

“咱们的成品还没出来,谁也不敢保证说,咱们的产品一定没有技术泄密的可能。市外贸局让咱们别着急,可以等下半年的广交会一起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