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10 第 110 章(第2页)

巴拉巴拉巴拉,讲了十多分钟。

周牧几次想插话,都被她提高音量加快语速,岔过去了。

然后又展开谈了谈一五计划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啦,成立人民公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啦,口干舌燥地又讲了十分钟。

刘副校长一直认真听着,偶尔给她纠正几个用词错误,比如生产队不应该那样说。

叶满枝对其他纠正都虚心接受了,轮到“生产队”的时候,她就要反驳了。

“我最近在看苏联《民族友谊》杂志上连载的一篇长篇小说《姐妹们》,那里面的织布女工为了反抗老板的剥削,斗争的第一步就是组建生产队。苏联当地对‘生产队’就是这样称呼的。”

刘副校长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又笑问:“那上面也讲人民公社了吗?”

“没有。苏联只有集体农庄,没有人民公社。我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蝴蝶姑娘》,女主角玛丽诺就是集体农庄的饲养员。”

“那你为什么要把人民公社翻译成Народнаякоммуна?”

叶满枝实话实说,这个词是她临时编的,“巴黎公社就用了коммуна,我觉得两个公社是一个意思。”

刘副校长不置可否地笑笑。

公社和生产队还是新名词,目前还没有统一解释,但他觉得这女同学有几分急智。

目光扫过干站了将近半小时的三个男生,刘副校长没让他们回答同样的问题。

他转而问:“要是捷克斯洛伐克交流团的代表,向你们询问我市机械制造业生产革新的情况,你们要如何介绍?”

三个男生习惯性地看向叶满枝,以为她又要抢先发言。

但叶满枝并没着急开口,她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革新不怎么了解,没必要上赶着露怯。

这种问题是工科生的强项,三个男生中有两人是机械系的,对于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大致情况都有所了解。

而且周牧的亲爹是656厂的副厂长,他多少能知道些内部消息。

于是,在两位师兄的发言结束后,周牧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又针对师兄的回答进行了补充。

甭管答得如何,观感上就让人觉得工学院这三人还挺团结的。

刘副校长似乎挺满意,像之前纠正叶满枝似的,给他指出了几个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

工学院三人的回答全部结束后,刘副校长将视线落到叶满枝身上,用流利的俄文问:“女同学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补充吗?”

叶满枝踯躅片刻,皱起秀气的眉毛说:“我可能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与技术有关的话题可能涉及保密信息,外事部门也许会提前准备相关问题的答案,安排专人回答。我对机械制造业生产革新的情况,只知道皮毛,以防说错或说多,我可能不会跟代表团的人解释太多,翻译不就是传话的吗?”

学校要挑的是翻译,又不是接待人员。

有些问题哪能随便跟人家闲谈……

她可是军代表的爱人,耳濡目染之下,对保密工作那是相当警觉的。

想到这里,她状似疑惑地看向意气风发的周牧,小声嘀咕:“军工厂子弟怎么连这点保密意识都没有?”

音量不大,但在场几人都隐约听到了。

周牧:“!!!”

他就知道!

只要跟叶满枝碰上,就准没好事!

这人无理都要搅三分,何况现在被她抓住了小辫子。

周牧已经做好了她借题发挥的准备。

然而,他成长了,叶满枝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