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集结虎丘(第3页)
“可是‘剑道魁首’皓月大侠?”
军士的声音带着常年喊杀留下的沙哑,却异常洪亮,震得人耳膜发颤。
莫潇颔首:
“正是在下。”
“在下太仓卫百户周猛。”军士抱拳行礼,铁甲碰撞发出“铛”的一声脆响,
“奉大人令,特来相请。”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了几分,
“各路英雄与军中将领已在虎丘集结,专候大侠移步。”
莫潇心中一凛,果然与爷爷预料的不差,这太仓州的乱子,绝非寻常江湖纷争。
他沉声道:
“周百户稍候,我等片刻便好。”
转身回屋,三人动作迅速。柳昤双将玉鸢剑系在腰间,又把几小块军粮塞进袖袋;
小米儿换上一身劲装,背上那个装着军粮的紫光檀木箱,爪套被他别在腰后,顺手抓了块干饼塞进嘴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莫潇则检查了秋鸿剑的剑穗,确认不会在打斗中碍事,又将剩下的军粮仔细收好——爷爷留下的东西,想必在虎丘之上用得上。
片刻后,三人随周猛来到客栈后院。
三匹骏马正拴在老槐树下,马鬃被梳理得顺滑,马蹄上裹着防滑的麻布,马鞍旁还挂着水囊与干粮袋。
周猛翻身上马,缰绳一勒,黑马打了个响鼻,他回头道:
“莫大侠,山路崎岖,我等快马加鞭,午后便能到虎丘。”
四骑踏着晨露出发,马蹄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却没人在意。
穿过死寂的太仓州城,越往东走,路上的行人才渐渐多了些,多是背着行囊的江湖人,腰间佩剑鼓鼓囊囊,神色匆匆,显然都是往虎丘去的。
午后的日头渐渐烈了,远处的虎丘已清晰可见。
层峦叠嶂的山峰被墨绿色的密林覆盖,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山道蜿蜒如蛇,盘绕着伸向山顶,
隐约可见旗帜在林间晃动,有江湖门派的杏黄旗,也有军中的“明”字旗。
越靠近山脚,气氛越显肃杀。密林山道间,连绵二里的营地如长龙般盘踞,灰布帐篷密密麻麻,却按门派划分得泾渭分明:
居中的营地最是气派,竖着一面黑底金字的大旗,
“境英门”
三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笔力遒劲,透着股刚猛之气。
帐篷前的空地上,十几个弟子正演练剑法,他们个个身形魁梧,背上的重剑足有三尺长,剑身在日光下泛着冷光。
一人挥剑劈砍,重剑砸在地上的青石上,“铛”的一声,火星四溅,青石竟被劈出一道裂纹,周遭弟子齐声喝彩,气势如虹。
而两侧的密林边缘,青衫弟子往来穿梭,衣袂与树叶摩擦发出“沙沙”轻响。
长青门的翠色长剑在林间反射着斑驳的日光,像是将整片林子的绿意都凝在了剑上。
外围的营地透着股阴冷气息,澍葵派弟子多穿蓝紫衣袍,帐篷的边角绣着黑色的葵花图案,在日光下显得有些诡异。
营地周围的地面泛着淡淡的黑痕,像是被什么东西侵蚀过,几个弟子正蹲在地上擦拭佩剑,
剑刃上沾着暗红色的污迹,擦剑的动作粗鲁,眼神阴鸷,偶尔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暴戾,像是随时会扑上来撕咬的野兽。
更远处的空地上,另立着数十顶大小不一的帐篷,便是长歌剑宴余下的散修。
这些人不拘装束,有穿粗布短打的,有披锦袍的,却个个腰间佩剑,剑穗随风摆动。
而在虎丘山脚最外围,一圈手持长矛的军士正来回巡逻。
他们的甲胄上沾着未干的泥点和暗红色的污迹,散发出刺鼻的腥气。
每隔十步便有一个哨卡,卡上的军士双目圆睁,紧盯着来往的江湖人,稍有异动便手按刀柄,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
周猛勒住马缰,指着山顶道:
“莫大侠,前面便是虎丘山门,总兵大人与各派掌门正在山顶的一总厅等候。”
莫潇抬头望去,只见山顶的密林间露出一角飞檐,隐约有旌旗飘动。
他握紧了秋鸿剑的剑柄,剑身传来的凉意让他心神一静——虎丘之上的风雨,怕是比太仓州城的夜,还要猛烈得多。
“走吧。”
他轻声道,策马朝着山门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