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归乡日常
暮色四合,小院里已燃起一盏竹制的气死风灯,昏黄的光晕透过细密的竹篾,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徐谓侠将那口用了二十年的老铁锅架在青石灶上,锅沿早已被烟火熏得乌黑发亮,却透着一股子让人安心的烟火气。
“做竹叶面,讲究一个‘鲜’字,临近冬日的竹心做出的格外清爽。”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院角的竹筐里拣出几截嫩冬心。
那竹心是今早天不亮就去后山砍的,带着晨露的湿意,外皮还泛着淡淡的青,用指甲轻轻一掐,便渗出清亮的汁水。
徐谓侠将竹心切成半寸长的小段,指尖划过竹节处的薄膜,动作熟稔得像是在抚摸老友的手掌。
小米儿蹲在灶前,手里拿着一把干枯的竹枝,小心翼翼地往灶膛里添。
火苗“噼啪”一声窜起来,舔着锅底,将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
“老爷子,这竹枝烧起来可真旺。”
他看着火苗舔舐铁锅的模样,忍不住感叹。
徐谓侠笑着点头:
“后山的老竹枝,干透了烧火,没烟还耐烧,最适合煮面。”
柳昤双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小摞白瓷碗,碗沿还带着刚洗过的湿痕。
她看着徐谓侠往铁锅里舀井水,井水刚没过锅底,便见他从竹篮里取出几片晒干的竹叶,那竹叶是去年秋天收的,颜色虽已枯黄,却依旧带着淡淡的清香。
“这竹叶得用温水泡过三遍,去了涩味,煮出来的汤才清润。”
徐谓侠说着,将竹叶撒进锅里,清水渐渐染上一层浅浅的碧色。
徐谓侠说的头头是道,让小米儿和柳昤双这两个见多识广自诩吃过许多山珍海味之人也大受震撼。
当真是
“专修一门,其味无穷。”
莫潇拎着酒菜回来时,正赶上徐谓侠往沸水里下面条。
那面条是用竹浆水和的面,透着淡淡的青绿色,根根分明,被徐谓侠用长筷一挑,便在沸水里翻滚起来,像一群游弋的碧色小鱼。
“爷爷,我买了酱肘子和卤鸡爪,还有街口李婶家的桂花糕。”
他把油纸包放在石桌上,解开绳子,酱色的肘子油光锃亮,卤鸡爪的香气混着锅里的竹香,勾得人胃里直打鼓。
“不急着吃菜,先尝尝爷爷的面。”
徐谓侠说着,用长筷将面条捞进四个白瓷碗里,每个碗里都卧了个荷包蛋,蛋黄像一轮小小的太阳,浮在翠绿的汤面上。
他又往碗里撒了把切碎的春笋丁,那笋丁是春天腌的,带着微微的酸脆,最后淋上一勺山珍肉沫慢熬出的浇头,撒上竹叶热油,顿时香气四溢。
小米儿第一个端起碗,吹了吹热气,先喝了口肉汤。
竹心的清冽、竹叶的微甘、荤食的浓香混在一起,顺着喉咙滑下去,熨帖得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
“老爷子,这汤绝了!”
他咂咂嘴,夹起一筷子面条,竹面在齿间滑过,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嚼起来还有几分韧劲,
“比我在昤双家中吃过的燕窝面还好吃!”
柳昤双小口小口地吃着,筷子夹起荷包蛋,蛋黄轻轻一戳便流了出来,混着竹汤的鲜,在舌尖化开。
她抬眼看向徐谓侠,眼里带着感激:
“爷爷的手艺真好,这面吃着心里暖乎乎的。”
徐谓侠被夸得眉开眼笑,往她碗里又添了些面条:
“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常来,爷爷天天给你做。”
莫潇吃得最急,面条呼噜噜下肚,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放下碗,抹了把嘴,眼里满是怀念:
“小时候练剑练到胳膊都抬不起来,就盼着爷爷做这竹叶面。那时候总觉得,这汤里加了什么仙药,吃完了浑身都有力气。”
徐谓侠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往他碗里又舀了一勺汤说道
“你这臭小子,以为学了老子几手就自烹的怡然了?差着呢,虽是一餐一食但里面的老道讲究可不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说着眼底的慈爱像锅里的热气,氤氲不散。
看到三人的模样,徐谓侠咧的嘴角都快到耳朵了。
酒过三巡,桌上的酱肘子已经去了大半。
徐谓侠抿了口酒,酒液在嘴里漱了漱,才缓缓咽下。
“这几年在江湖上,遇着不少难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