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漫游者龙 作品

第十四章 海科院的研究工作(第2页)

  2014年4月8日,中国第一代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号”启航奔赴西太平洋,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相关科考任务。“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被称为海洋上的“移动实验室”。中国“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投入使用,显着提升了我国在深海大洋领域的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为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4能够实现国家海洋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综合考察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步骤,通过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有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支持可持续发展。

  5可以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开放共享的海洋科学考察航次有助于加强学科交叉和调查数据共享,提高船舶与设备的利用率,解决调查成本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

  ⑥可以加强国际竞争力——随着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不仅对科学研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回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总院后,潜龙和科考队员们在经过五天短暂的休假休息之后,又重新返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中。

  此次的专项太平洋科学考察,科考队员们从太平洋各处的珊瑚礁及深海热液区中捕获了众多珍稀奇特典型而又特殊的海洋生物,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蜇栖无线鲟(symphurusthermophilus):是唯一生活在热液喷口区的鲽形目鱼类,在西太平洋有着广泛的间断分布,很多海山的热泉喷口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作为一种舌归,蜇栖无线鲟的体形像一条扁扁的舌头。它们的背、臀和尾鳍与其他舌鲟的一样连在一起,而偶鳍则高度退化,没有胸鳍,只剩下一片“孤单”的右腹鳍。蜇栖无线鲟喜欢高硫环境,甚至可以待在热液喷口的固体硫壁上。它们与其他比目鱼一样是底栖鱼,因为嘴巴小,所以主要吃一些小型节肢动物,平时侧躺在海床上,靠背鳍及臀鳍的波动游泳。

  二.雷达鱼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海域的小型鱼类,这类鱼隶属于虎鱼科。它们以其独特的外形、艳丽的体色和温和个性,成为了海水鱼饲养爱好者们的心爱观赏宠物。雷达鱼体型娇小,成年个体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它们的吻部为黄色,前半身为白色,后半身则呈现出鲜红色,色彩对比鲜明,极具有观赏价值。雷达鱼最显着的特征是第一背鳍的第一棘延长耸立为丝状,犹如雷达的天线,因此得名为雷达鱼。

  三.魔鬼炮弹鱼学名叫做红牙鳞纯,又被称做尼日尔炮弹、红牙炮弹等,属于鲍形目鳞钝科红牙鳞钝属,是一种生活在近海区域泛珊瑚礁区的海水鱼。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等广阔的海洋地区。魔鬼炮弹鱼体型可以生长到35厘米,身体呈现为椭圆形,其鳞片坚硬。它们的外貌皮肤颜色会每天在蓝色和绿色之间变化着,包括其亮蓝的各鳍和长尾巴。成鱼会生长出红色的牙齿,使其在吃东西时显得非常有趣。

  四.黄金吊鱼是一种属于鲈形目刺尾鱼科高鳍刺尾鱼属,它们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尤其是在珊瑚礁区域比较常见。黄金吊鱼身体侧扁呈现为卵圆形,背鳍和臀鳍高耸,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最大体长可以达到20厘米,全身鲜黄色,尾柄部有一白色短刺,这些是它们的显着特征。

  五.金毛巾神仙鱼也被称为皇帝神仙或帝王鱼,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海洋生物,隶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神仙鱼科。金毛巾神仙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我国南海也有少量分布。金毛巾神仙鱼的身体及腹鳍呈现出蓝色、白色、黄色及橘色等眩目的色彩,它们的尾部是蓝色并且带有黄色条纹,整体色彩搭配非常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