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的航行L~~域见雷州半岛雷州湾(第2页)
从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起,湛江市政府积极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得东海岛海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吸引了包括中华白海豚在内的多种珍稀海洋生物在此栖息。
东海岛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模式以国际贸易为主导,工贸渔农旅游并举,科技、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协调发展。未来的开发目标是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人口达到100万的现代化港口新城。此外,东海岛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龙水岭,形似一条龙头高昂腾天的巨龙,是湛江市56座火山锥形之一,以及与度假区隔海相望的洲岛,岛上的百年古灯塔是世界上两座水晶棱镜灯塔之一,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东海岛独特的魅力。
此外,针对东海岛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优势。广东湛江市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东海岛上有许多虾苗场和种苗基地,其中就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专门培育南美白对虾等品种。这个基地占地面积300亩,有亲本选育池150亩,育苗水体2万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湛江正在逐渐成为全国海水种业培育基地,每年培育大量的南美白对虾幼苗。此外,湛江还发展了多种海水养殖方式,如高位池养殖和低位塘养殖,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促进了生态平衡。
如今现代化的智慧化Ai智能海洋生物生态养殖基地在东海岛已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强大魅力。
“鲲鹏”一号巨轮,一路自北西向东南经过了东海岛沿海东岸,向着硇洲岛海域航行。
潜龙站在了望台上,眺望着眼前这片湖蓝色的海洋,海上的景象一览无余,只见:远处的东海岛附近的海面上,有一些渔船正在海上捕鱼,
硇洲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南大约40公里处,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总面积大约是56平方公里。它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向南海,纵深就是太平洋。硇洲岛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20至50万年前,当时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岛上的地形主要是锅盖形,海岸线长达47公里,平均海拔约为4米,最低海拔为-4米,最高海拔达到151米。
硇洲岛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包括文昌鱼,这是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向高等脊椎动物演化时的过渡生物。文昌鱼早在5亿年前就已经在海洋中出现,外形像小鱼,体侧扁,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作为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文昌鱼一直维持着原始状态,没有脊椎骨,因此不容易留下化石。它被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此外,破洲岛还盛产龙虾、鲍鱼、大虾、白鲳鱼等海产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硇洲岛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多种独特的底栖生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现:~1.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硇洲岛的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有406种,其中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大型海藻是主要类群,占总种类数的88.7%。这些生物在夏季的栖息密度较高,而生物量在春季较高。硇洲岛潮间带的生物群落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其中粒结节滨螺在四个季节都是优势种。~2.底栖贝类:硇洲岛海域的底栖贝类种类繁多,根据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1-2023年间的研究,共采集到贝类标本2600余号,分属73科144属207种。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硇洲岛海域共记录底栖贝类115科330属602种,使其成为南海北部大陆岸段海洋底栖贝类物种数最多的地区。这些贝类主要包括热带性暖水种、热带-亚热带性暖水种和广温性种,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特征。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硇洲岛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为海洋生物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硇洲岛的海洋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硇洲鲍鱼,它们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显着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1.经济价值:硇洲鲍鱼因其味道鲜美、肉质嫩滑、营养丰富而闻名,被誉为“海味之冠”。它们是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的特产,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硇洲鲍鱼属于杂色鲍,也称为“九孔螺”,因其贝壳有着美丽的彩纹及九个气孔。硇洲鲍鱼在市场上的需求很高,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和珠三角地区。
2.营养价值: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海洋的“软黄金”。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如钙、铁、锌、硒、镁等),以及对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具有重要作用的成分。每100克鲍鱼干品中含有64克蛋白质、2克脂肪和3克糖类。此外,鲍鱼还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epA、dhA、牛璜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对提高机体运动耐力、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以及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都有显着效果。
3.文化和饮食价值:鲍鱼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位居四大海味之首。在多次国宴和大型宴会中,鲍鱼经常作为经典菜肴出现。硇洲鲍鱼以加工形态有“干鲍鱼”和“鲜鲍鱼”之分,其中“干鲍鱼”又分为“淡干鲍”和“咸干鲍”两种。硇洲鲍鱼在每年5月份最为肥美,此时是品尝的最佳时机。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直至现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多次国宴及大型宴会中,鲍鱼经常榜上有名,成为中国经典国宴菜之一。硇洲岛上的硇洲鲍鱼,驰名远近,饮誉五洲,成为这里的名贵特产。
在冰川纪元末,经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使洲离开大陆板块,沿海岸却是岩洞叠起,礁丛遍布,浮躁繁茂,水清波恬,海水温度适中,咸度处于2,给硇洲鲍鱼营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硇洲鲍鱼,也被称为“九孔螺”,是一种单贝壳动物,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鲍科。它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杂色鲍,有时也被称为“九孔鲍”,因其贝壳有着美丽的彩纹及九个气孔而得名。这些气孔是鲍鱼呼吸和排泄的通道。洲鲍鱼的体形比较颀长,外壳有分层的颜色互隔,根据不同时期食用的海藻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生活习性方面,硇洲鲍鱼喜欢水色明澈、海潮畅通的环境,通常栖息于水深大约20米左右的岩缝礁洞中。这种特定的栖息地选择,使得硇洲鲍鱼能够避免强烈的海流冲击,同时也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水温。确洲岛独特的火山地貌为硇洲鲍鱼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岛上海岸处岩洞叠起、礁丛遍布、浮藻繁茂、潮涌水清,为鲍鱼营造了绝佳生长环境,使这里的鲍鱼活力十足,尤为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