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漫游者龙 作品
再探神奇的南极世界(Q)~威尔克斯地西北探奇见闻(第2页)
极昼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23.5°)导致的,威尔克斯地在一月份正处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地方,连续24小时都能够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虽然夜晚的太阳看似“低垂”,但是全天昼夜之间是悬空不落的。
与赤道极昼的区别在于南极极昼的光照更加分散,缺乏强烈的日出日落,更像是持续的暮光。
在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界各国的科研站都会充分利用南极的极昼期进行野外作业,故而野外科考作业需要防范强风和低温。…
…
1.冰盖厚度与稳定性,通过航空冰雷达探测,中国科考队绘制了威尔克斯地部分冰盖的精细地形图,发现某些区域冰盖基底存在“冰下盆地”,这些盆地对全球海平面变化敏感,可能储存了巨量冰体。
研究表明,威尔克斯地冰盖的消融速度与南极西部冰盖(如松岛湾)存在差异,其稳定性可能与地热活动和冰下基岩形态有关。
2.古气候记录,在威尔克斯地周边海域的沉积物钻探中,中国科学家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深海岩芯,从而揭示了末次冰盛期(约2万年前)南极气候与北大西洋暖流的联动机制。
冰芯同位素分析显示,过去千年间南极温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存在潜在关联。
在地质与地球物理发现方面,有地壳结构与板块运动的研究,通过宽频地震探测,中国科考队发现威尔克斯地地壳厚度(约35-40公里)比南极其他区域更薄,暗示该区域可能是南极大陆裂解的“关键节点”。
地磁数据表明,威尔克斯地可能存在未被识别的古老火山活动痕迹,可能与冈瓦纳大陆裂解时期的岩浆活动相关。
在矿产资源潜力上,通过遥感与实地采样发现,威尔克斯地部分区域存在铁、锰结核及稀土元素富集层,开采可行性受到南极条约体系限制。